背景圖

教學包《影片》

名稱 簡介 來源 學習階段 操作
一分鐘看懂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7 快速了解2017年臺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幫助各界更有效參與相關研究與工作。
轉知「泡福心仔星際放送站」Youtube頻道 「泡福心仔星際放送站」Youtube頻道結合動畫與時事,以童話為基底,涵蓋氣候、網路、心理等議題,並邀請兒童參與主持的實境教育節目。
中央氣象署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 中央氣象署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強調氣候變遷議題,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08N4_enoo,發布日期113年09月25日。
轉知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致力提升民眾對氣候變遷的認知,鼓勵大家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開始行動,促進地球環境的綠色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教育學堂03】3分鐘一解碳中和的秘密 這期【氣候變遷教育學堂03】專注於探討碳中和的秘密,透過簡潔的3分鐘影片帶你了解如何將碳排放抵銷,達到環境平衡的關鍵。觀看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RG3Q9t6LPs。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推廣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推出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旨在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知,並鼓勵採取綠色永續行動,促進地球環境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心理健康與後疫情時代跨域教學工作坊影片上線囉!! 新影片上線啦!涵蓋氣候變遷、心理健康、後疫情時代等主題的跨域教學工作坊,由氣候變遷教育教學聯盟(健康領域)打造。快來YouTube觀賞吧!
【轉知】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強調環境綠色永續作為,可於官方網頁及YouTube觀看。
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 教育部授權,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製作的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突顯氣候變遷議題,提升大眾認識。
教育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 ... 教育部、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聯手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強調環境綠色永續,詳情請至官網查看。
【線上國際研討會】2030年解決氣候變化計畫 林季怡副教授指出,2030年解決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迫切議題,重要氣候科學家強調必須大幅減少碳排放,控制全球暖化在1.5℃以下。
【通識教育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 ... 【通識教育中心】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旨在提升大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認知,激勵行動。
首頁 文件標題, 轉知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請各校多加推廣及運用,請查照。 文件編號, 218095. 公告單位, 體育保健科邱巧敏.
【公告】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 ...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完成製作氣候變遷通識影片「降溫告急」,提供科學依據與全民紮根的氣候變遷教育,已於YouTube平台上架。
綠色和平推出系列動畫短片,為氣候變遷教育豐富教材 綠色和平推出氣候變遷教育系列動畫,內容豐富多元,為學校師生提供生動教材,讓大眾透過動畫了解氣候議題。
大專教材 透過【氣候變遷引導遊戲教學動畫】1-2-3-GO! 深入探索海岸領域,獨特主題饒富趣味。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製作「氣候變遷雙語環境教育影片」資料 ...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精製「氣候變遷雙語環境教育影片」,特色在於創新結合歷史新聞、實驗、問答和動畫元素,適合國中和國小的環境教育及雙語教學。
氣候變遷雙語環境教育影片 這是一部名為「“ㄖㄣˋ”性真的很重要!(TO Be or Not To Be)」的氣候變遷雙語環境教育影片,兼具歷史新聞、實驗、問答、動畫等元素,適合國中及國小環境教育與雙語教學。
科普動畫 深入了解氣候變遷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疾病與飢餓的影響,透過科普動畫探索不容忽視的真相。
臺北市111年度「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主題短片動畫 臺北市111年度「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主題短片動畫」競賽,強調參賽作品需以郵寄方式寄送,注明主題,並遵守格式要求。
臺北市111年度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主題短片動畫 臺北市111年度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育主題短片動畫競賽,強調作品繳交方式及專屬評選流程。
電子報078期 - 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 深入探討臺灣氣候變遷趨勢的電子報078期,著重於TCCIP氣溫歷史和氣候模式預測資料,引導學生學習圖表解讀、了解監測進展,並探討應對氣候變遷的策略。
氣候變遷的科學教育 - NCUx雲端課程 NCUx雲端課程,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國立中央大學合作,以動畫設定呈現氣候變遷科學教育,影音資料源自台達電Youtube頻道DeltaMOOCx,強調單元模組觀看。
愛學網播放影片 愛學網影片深入探討全球氣候變遷,揭示氣溫變化趨勢,涵蓋地日關係、板塊運動、海流等關鍵因素。
PLUS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訊息專區 PLUS推動大學程式設計教學訊息專區,金老師帶領學生掌握程式設計概念,培養設計動畫和遊戲的能力。助力學生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優化農業生產。
首部曲, : 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 深入探討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以科學基礎為本,涵蓋多元篇章,深入解析相關因子,是一部環境教育重要教材。
回顧2023氣候與環境教育:綠色和平團隊立下扎實基礎的一年 2023年,綠色和平團隊深耕氣候與環境教育,推出創新碳排放計算工具和「最後一棵樹」動畫系列,引領臺灣環境教育前行,探索更生動趣味的教學方式。
當全球暖化碰上新冠疫情(109年院區開放日-環變中心科普講座) 許晃雄特聘研究員將在109年院區開放日-環變中心科普講座中,探討全球暖化與新冠疫情的交互影響,為焦點內容。
地球沸騰如何降溫? 深入探討全球暖化議題,聚焦聖嚴教育基金會2023年的「地球沸騰如何降溫?」講座,重點闡述專家意見與企業減碳措施。
愛學網播放影片 這段影片深入探討北極熊生存環境變化,透過母子對話引導觀眾了解「溫室效應」、「全球暖化」等科學概念,內容豐富且易懂。
什麼是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原因?有哪些影響?懶人包 ... 什麼是氣候變遷? ... 是什麼造成氣候變遷?有哪些影響? 氣候變遷真的跟人類有關嗎? 我們有可能阻止氣候危機嗎? 守護氣候行動急需您支持! 我們能如何在生活中 ...
《下課花路米》全新系列勇闖北極、帛琉、挪威林哲熹、温貞菱 探險節目《下課花路米》新一輯將勇往北極、帛琉、挪威,探討全球暖化議題。每周六晚七點,獨家在小公視首播,同步上公視+及小公視YouTube平台。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全球環境氣候議題教學資源介紹 NASA Climate Kids是由美國國家太空總署於2010年推出的氣候兒童網站,以太空視角探討全球環境議題,提供獨特且生動的教學資源。
短片| 環境保護署 環保署透過多個社交平台分享環保訊息,呼籲大眾投入綠色生活,共同對抗全球暖化。
愛學網播放影片 愛學網播放影片,深入探討全球暖化現象,強調科學家長期觀測溫度變化,警示地球面臨的嚴重挑戰,讓觀眾深刻了解氣候變遷的影響。
熱爆地球村– 動畫 - 教學資源庫 「熱爆地球村」教學資源庫提供豐富動畫內容,引發學生討論全球暖化影響、原因及解決方法,適合課堂引入或自主學習。
愛學網播放影片 透過「愛學網」播放的影片深入探討全球暖化議題,解析溫室效應和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並介紹節能減碳政策,提倡綠色經濟,將環保理念融入經濟發展中。
全球暖化人類遷徙新星球阿美族童勇奪動畫特優| 生活 阿美族童勇奪動畫特優,以童言童語呈現全球暖化引發人類遷徙新星球的故事,深刻關注地球未來命運。
全球暖化人類遷徙新星球阿美族童勇奪動畫特優 阿美族童勇奪動畫特優,以童言童語警示全球暖化導致人類遷徙新星球,成為最熱夏天下的希望之光。
動畫x音樂x沉浸式體驗跨界攜手關心全球暖化親身體驗環境 ... 動畫x音樂x沉浸式體驗跨界,全球暖化議題深入人心。透過北極熊「碧兒」的奇幻冒險,結合5G+4K全沉浸展演場域,帶給您假日親子活動的最佳選擇。
教學動畫 - 康軒自然互動遊戲區 教學動畫. 鋅銅電池 3下1-3 電池. 分享到. 地球磁場 3下2-1 磁鐵與磁場. 分享到 ... 4-2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3下4-2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分享到. 康軒文教事業 著作權 ...
SDGs 地球未來式 透過動畫電影《SDGs 地球未來式》,深刻呈現氣候劇變、動物滅絕、垃圾汙染等環境議題,探討地球未來的挑戰與重要性,引領觀眾尋回地球的笑容。
愛學網播放影片 透過「愛學網」播放的影片,呼籲大家學習小鳥救火的精神,共同承擔對地球和生命的責任,保護環境。觀看次數達235次,影片充滿啟發性,值得珍藏。
氣候變化教育的卡通3D圖標鼓勵全球暖化科學行動 這張由AI生成的高品質圖像,突出氣候變化教育的卡通3D圖標,鼓勵全球暖化科學行動。
【綠生活科學小達人專題探究課程】 透過【綠生活科學小達人專題探究課程】深入探討全球暖化議題,強調抗暖化、救地球,以及減緩全球暖化行動。
氣候行動無邊界親子共賞週末線上電影一起了解環境議題拿 ... 透過4部影片,深入探討「與野共生」、「海洋廢棄物」、「全球暖化」及「綠色能源」等環境問題,融合臺灣故事、國際案例與親子動畫,呈現氣候行動無邊界的親子共賞線上電影活動。
T10-3_《What on earth》動畫 《What on earth》動畫以「Finding a Home for Polar Bears」為主題,深入探討全球暖化與環境變遷議題,強調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105 年度臺北市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 ... 105年度臺北市防減災及氣候變遷調適教案,突顯全球暖化在中小學課程中的重要性,透過影片教學單元,引導學生掌握應對氣候變遷的能力。
4723 個全球暖化插畫檔及美工圖案 - 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提供 4723 個全球暖化插畫檔及美工圖案,高質感免版稅向量圖形和高解析度圖形,尺寸、格式多樣滿足您需求。
永續農業 1.了解永續農業的定義。 2.認識永續農業的耕作方式。 3.了解永續農業對環境友善的貢獻。 4.體認農業之永續對人類的重要性。 5.願意在日常生活中表現支持永續農業的行為或行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河川巡守 1.了解河川巡守是一種環境行動。 2.認識河川巡守的案例。 3.了解河川巡守對生態及環境的貢獻。 4.願意參與河川巡守的活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環境友善 1.了解法律規範對環境友善的定義。 2.認識里山里海。 3.認識自身生活方式所做出的環境友善的表現。 4.觀察紀錄個人日常生活中,表現環境友善的作為(或行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野生動物盜獵 1.認識野生動物的定義及其在生態體系的重要性。 2.了解人類的私慾如:收集戰利品及動物藥性而產生盜獵的行為。 3.覺知野生動物遭到人類盜獵而導致滅絕或瀕臨絕種。 4.了解動物盜獵是不道德及殘忍的。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國家公園 1.認識國家公園設置緣由、國家公園法及其重要性。 2.認識臺灣九個國家公園的位置及其特色。 3.了解向山致敬的理念:進山、淨山、敬山。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自然保留區 1.了解自然保留區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所劃設,屬法定區域。依法禁止改變或破壞原有狀態。 2.了解自然保留區設置目的為保護特有生態系、保護瀕臨滅絕之生物或地質景觀、保存基因庫及提供生態研究場所。 3.認識一個家鄉的自然保留區。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棲地 1.認識何謂棲地。 2.了解不同的棲地樣貌,會影響到生物的分布。 3.發覺棲地的脆弱度。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瀕危物種 1.了解物種瀕危的原因,如濫捕、環境破壞及氣候變遷等。 2.發覺物種滅絕是一個不可逆的結果。 3.了解避免物種瀕危的方式。 4.認識一種臺灣瀕危的物種。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動物福利 1.了解動物應有的生存權。 2.了解動物所需的生存環境須符合基本條件。 3.了解動物福利不僅是動物生存之環境,更須顧及動物之心靈狀況。 4.認識動物福利標章。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動物權 1.了解動物與人一樣是感知及痛覺的。 2.了解不人道的飼育行為是傷害到動物的生存權。 3.應減少實驗動物之痛苦,若實驗影響動物之生活品質,應採用最少痛苦方式將之結束生命。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原生種 1.了解原生種的定義。 2.了解原生種對一個生態的重要性。 3.認識臺灣原生種如:櫻花鉤吻鮭、臺灣油杉及南湖山椒魚。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生態旅遊 1.了解生態旅遊對生態保育的重要性。 2.認識生態旅遊的方式。 3.了解生態旅遊對永續發展的意義。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外來入侵種 1.了解外來入侵種是因人類有意(例如:綠鬣蜥)或是無心(例如:老鼠)引進非其自然分佈的物種。 2.了解外來種對當地生態可能造成的衝擊與危害。 3.了解移除外來種需要花很多時間、金錢與人力。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生命關懷 1.了解生命關懷可以從關心身邊發生的事情開始。 2.延伸至關心社會議題。 3.認識生活中尊重生命的作為。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生物多樣性 1.了解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因棲地的不同而在基因的表現上產生差異。 2.了解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穩定是有幫助的。 3.認識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內涵。 4.認識臺灣生物多樣性相關法規及其內涵。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愛樹行動 1.了解樹木對生態的意義。 2.了解樹木對人類的意義。 3.認識愛樹行動可以從自身關心周遭環境做起。 4.認識一棵校園內的樹木。 因材網(資科司) III
非法走私 1.了解非法走私的意義。 2.發覺非法走私會對該物種造成迫害。 3.了解非法走私會造成外來種移入的問題。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水土保持 1.了解水土保持對陸域生態系的意義(例如:棲地流失)。 2.了解水土保持對海域生態系的意義(例如:外傘頂洲)。 3.了解水土保持對人類生活區域的意義(土石流)。 4.認識水土保持的實際作為。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無痕山林 1.了解無痕山林的用意。 2.了解透過無痕山林的七大步驟,可減少在戶外活動時對當地生態的衝擊。 3.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運用無痕山林的理念來降低自身對環境的衝擊。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土地倫理 1.了解人類生活是不可能與土地脫節的。 2.認知地球為一個生態系,若我們沒有善待土地,這些對環境的破壞最終也會回到我們身上。 3.讓學生將其對親人、族群及同胞間的倫理觀念,延伸至土地上。 4.認識李奧波(Aldo Leopold)的砂郡年紀》(A Sand County Almanac)。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萬物平等 1.認知人類與萬物都是平等、不分貴賤。 2.基於平等的理念,人類對所有生命要一視同仁。 因材網(資科司) III
世代正義 1.了解地球是生物生存的載體,人類不應顧及當代之利益而損及後代之權益。 2.認識世代正義與分配正義。 3.了解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和世代正義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永續發展 1.覺知高社會包容性將有助於永續發展。 2.了解環境與永續之間的關聯性。 3.知曉跨世代公平原則的基本理念。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消除貧窮 1.了解聯合國對貧窮的定義。 2.理解造成貧窮的原因,且能夠覺知不同地區仍有很多人在貧窮線以下。 3.了解自身可以對消除貧窮有什麼行動。 4.了解社會強化對弱勢族群照護的方式。 5.學習規劃理財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良好健康和福祉 1.理解身心健康和社會福祉的關係。 2.了解政府對臺灣的健康福祉所有的政策作為。 3.能夠規劃並實施促進良好健康和福祉的策略,如:均衡飲食等。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優質教育 1.了解何謂受教權。 2.發現終身學習的重要性。 3.了解教育與永續之間的關係。 4.了解為了因應不同的學習者所做出的解決辦法。 5.認識AI對於未來生活及科技的影響。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性別平等 1.了解何謂性別平等。 2.認識國際性別平等的現況和措施,並瞭解相關的性別平等的議題。 3.認識臺灣為性別平等所做的努力。 4.認識日常生活中性平等的作為如:一起做家事。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潔淨水與衛生 1.認識各種水資源的比例。 2.了解乾淨的水資源及衛生對人類發展的意涵。 3.了解水資源對其他物種的重要性。 4.執行愛護水資源的行動。 5.認識水足跡並制定減少水足跡計畫。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1.認識各種不同能源的種類和形式。 2.了解何謂潔淨能源。 3.認識潔淨能源與碳排之間的關係。 4.了解臺灣能源的現況。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 1.認識尊嚴就業的意義。 2.了解男女獲得同樣工作機會的重要性。 3.了解經濟發展與永續的重要性。 4.認識斜槓職涯的意涵。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產業創新與基礎設施 1.了解創新科技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2.了解國家、城市、家庭及學校基礎建設的重要性。 3.思考在社會進步下,如何將環境和社會等面向達到平衡。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減少不平等 1.了解人權是大家與生俱來的基本權利和自由。 2.了解國內不平等的原因和案例。 3.發覺不平等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4.實行有助平等的方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永續城市與社區 1.了解永續城市的定義。 2.了解永續城市在永續發展上的意義。 3.認識永續城市與社區具備條件如:安全與防災、健康與醫療、綠化與美化及保存傳統文化等。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經濟 1.了解綠色經濟的理念。 2.了解何謂搖籃到搖籃的生產模式。 3.認識綠色經濟理念下的廢棄物處理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氣候行動 1.了解為適應氣候變遷,人類必須做出相應對的氣候行動。 2.了解低開發的國家容易遭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衝擊。 3.了解唯有減排固碳,才能有效的減緩氣候變遷。 4.能夠規劃以自身能力為基準的淨零綠生活。 因材網(資科司) III
保育海洋生態 1.了解海洋生態系的重要性。 2.覺知人類廢棄物最終的目的地容易流入海洋生態系。 3.認識日常生活中可以保育海洋生態的行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陸域生命 1.了解陸域生命對永續發展的意義。 2.了解人為活動對陸域生態造成的破壞。 3.觀察自身生活的環境並討論陸域生態間的關係及如何維護。 4.參加一場與生物相關的行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1.了解衝突常來自於不同族群及社會之間。 2.了解正義是每個人都有自由及和平。 3.認知世界尚有許多不公平的現象。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夥伴關係 1.覺知全球夥伴關係的重要性。 2.了解全球夥伴關係之虞永續發展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全民綠生活 1.了解「淨零綠生活」是臺灣2050淨零轉型12項關鍵策略之一。 2.了解臺灣淨零轉型須從推動「淨零綠生活開始」,包括全民食、衣、住、行、育、樂、購等生活小細節。 3.了解全民綠生活可以減少碳排並減緩地球升溫。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原住民族權益 1.認識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並瞭解其重要性。 2.了解原住民族有使用其傳統領域及其範圍內之動植物資源。 3.確保原住民族的社會福利及其經濟發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飲食 1.了解在飲食上的改變就可以達到綠生活。 2.了解在地、當季、天然及自備環保餐具,都是綠色飲食的方式。 3.了解珍惜食物減少浪費,都是綠色飲食的作為。 4.認識什麼是AMOT溯源餐廳。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認識綠色標章 1.了解綠色標章設置之緣由。 2.認識不同的節能標章:節能、環保及省水標章。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居家 1.覺知自身行為可以對綠色居家產生貢獻。 2.實際作為如:節約能源、垃圾分類及不用免洗餐具等。 3.了解採用自然採光、開窗通風及室內綠植等方式都是綠色居家自身可執行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玩得夠綠 1.了解透過選擇可以達到環境友善。 2.實際在旅遊、用餐及住宿時選擇綠色標章店家。 3.認識離學校最近的綠色農場或是綠色遊樂園。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生活中的育樂 1.了解透過適度消費並且選擇對環境衝擊較低的綠色產品,對環境永續有正面影響。 2.認識綠色商店的定義。 3.了解愛惜物品、延長物品使用期限及避免使用一次性商品都是自身可執行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自然因素 1.了解因自然因素所形成的氣候變遷是大尺度(以百萬年做計算)的年份。 2.認識氣候變遷的自然因素如下:氣候條件改變、地理變化(火山爆發)、海陸位置轉變(板塊漂移)等。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化石燃料 1.覺知化石燃料是目前主要的能量來源。 2.了解化石燃料的普及是因其開採方式成熟且能量轉換率高。 3.了解化石燃料有限性。 4.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燒會造成溫室氣體的增加。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農業活動 1.認識農業活動的種類。 2.了解農業活動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3.了解農業活動也會產生溫室氣體並造成氣候變遷。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溫室氣體 1.認識溫室氣體的種類。 2.了解溫室氣體對地球保暖的功用。 3.覺知現今因工業社會的發展產生過多的溫室氣體。 4.了解過多的溫室氣體將地球產生的影響。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全球暖化 1.覺知全球暖化已是事實。 2.了解全球暖化將對人類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3.認識臺灣受到全球暖化的衝擊為何。 4.認識減緩全球暖化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海平面上升 1.了解全球暖化會造成冰帽及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流入大海後就會造成海平面上升。 2.了解海平面上升將對低窪地區或是海島國家淹沒。 3.了解海平面上對全臺各地將帶來的隱憂。 因材網(資科司) III
乾旱 1.了解乾旱的定義。 2.了解乾害對人類生活的衝擊。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極端氣候事件 1.了解哪些現象是極端氣候事件。 2.了解氣候變遷是極端氣候事件的成因。 3.認識極端氣候對人類的生活造成的影響。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健康衛生 1.了解氣候變遷會造成一地的氣溫及降水改變。 2.氣溫及降水的改變也會造成物種棲地的重新分配。 3.了解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水資源安全 1.了解人人都有獲得乾淨水資源的權利。 2.認知因氣候變遷的關係造成特定地區強降水或是乾旱。 3.了解保護水資的安全,有助於區域的永續及和平。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糧食安全 1.發覺充足的糧食是維持健康生活及永續發展的關鍵。 2.了解極端氣候會影響到糧食的生產。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氣候難民 1.了解氣候難民的形成原因。 2.對氣候難民的困境感同身受。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國際重要公約 1.了解國際重要公約的形成背景。 2.認識國際重要公約如: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京都協議書及巴黎協定等。 3.了解臺灣因應國際公約的作為。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臺灣2050淨零排放 1.認識淨零碳排的緣由與其技術。 2.了解臺灣為達成2050淨零碳排的策略和目標。 3. 認識何謂「風、光、熱、海、氫、儲、匯」。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溫室氣體減量 1.了解溫室氣體減量的重要性。 2.了解企業對溫室氣體減量的作為。 3.了解大眾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方式。 4.了解112年2月15日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已經上路。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再生能源 1.認識再生能源的定義。 2.認識再生能源的種類。 3.了解使用再生能源對氣候變遷是有正面影響的。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生活轉型 1.認識生活轉型的方式。 2.了解一般大眾可以透過生活上的選擇與行動,來對氣候變遷進行貢獻。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碳足跡 1.了解碳足跡的定義。 2.了解人類透過生活上的選擇可以降低自身的碳足跡。 3.習得計算碳足跡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碳費(稅) 1.了解收取碳費的緣由。 2.了解碳費臺灣及歐盟收取的方式。 3.了解碳費的收取可能會對經濟發展產生衝擊。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碳中和 1.了解碳中和的定義。 2.認識碳中和的方式。 3.了解政府機關、企業及自身可以對碳中和所做出的貢獻。 4.認識碳權。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抗災能力 1.了解在氣候變遷之下人們都須具備抗災的能力。 2.了解抗災能力如:具備救難及求生知識。 3.了解防災四階段。 4.了解制定防災計畫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高溫適應 1.了解高溫會對生理造成危害。 2.了解防範高溫及熱浪的措施。 3.知道可以透過何種方式來降低高溫時的傷害。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能源 1.認識能源的種類。 2.了解能源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3.了解能源使用對人類的重要性。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永續能源 1.認識永續能源的種類。 2.了解能源的使用與地球永續發展的相關性。 3.了解永續能源是不損及後代權益的能源利用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能源種類 1.了解能源的分類方式。 2.了解初級能源的種類。 3.了解次級能源為初級能源加工而來。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化石能源 1.知道化石燃料來自於礦物資源,是需經過數百萬年的生成時間。 2.認知化石燃料是有限的。 3.了解燃燒化石燃料會造成溫室氣體的排放。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節能行動 1.了解節約能源的重要性。 2.認識日常生活中節約能源的行動。 3.了解碳排與節能行動之間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建築 1.了解綠建築是指具有生態、節能、健康特性與減廢的建築物。 2.了解綠建築是相對傳統建築對環境友善的建築方式。 3.認識臺灣的綠建築標章。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新能源 1.了解新能源指的是除了傳統能源以外的各種能源形式。 2.認識新能源的種類。 3.了解新能源對能源資源永續利用的意義。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運輸 1.認識運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2.認識綠色運具的種類及其產生的效益。 3.了解運具與溫室氣體排放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能源使用 1.認識能源在人類生活中的運用及安全。 2.了解因18世紀工業革命及20世紀大量使用石油改變了傳統的能源使用方式。 3.認識我國能源供需狀況及發展情形。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資源 1.認識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資源。 2.認識資源的種類與其分類的方式。 3.了解環境、生物、土地及礦藏都是資源。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再生資源 1.了解將已利用後之資源經過回收及加工處理後讓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過程稱之為再生。 2.認識再生資源的種類。 3.了解再生資源相對於開發新資源對環境的破壞較少。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耗竭資源 1.認識使用後無法再生的耗竭資源如:煤、礦產、石油及天然氣。 2.了解現今人類對耗竭資源的依賴。 3.了解珍惜使用資源的重要性。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資源有限性 1.了解不同種類資源的特性如:有些可再生,有些是需花長時間累積,有些是耗竭性的資源。 2.覺知因人口的快速膨脹造成資源越來越有限。 3.了解若現今無節制的使用資源將影響後世子孫的永續發展。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資源永續經營與科技 1.了解資源與科技間的關係。 2.發現善用科技節省資源的利用如:線上會議及課程。 3.了解透過科技可以讓資源的應用(如:森林及水資源管理)更有效率。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設計 1.了解綠色設計的核心理念是3R(Reduce, Recycle, Reuse)。 2.認識綠色設計是在設計階段就將環境因素和預防措施納入。 3.了解綠色設計的特徵及重視節能環保。 4.認識綠色設計產品如:Fairphone,在設計時將零件設計成可以替換或是方便分類使其容易再利用。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生產 1.了解綠色生產的目標是節能、降耗及減污。 2.認識綠色生產是使用潔淨的能源及降耗的生產過程。 3.認識綠色生產的商品。 因材網(資科司) III
綠色消費 1.認識何謂綠色消費。 2.了解綠色消費對環境的優點。 3.認識綠色店家。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循環利用 1.了解循環利用的理念是將資源再利用、降低浪費及減少廢棄物。 2.認識循環再利用是透過產品設計、物流優化及鼓勵回收等方式,讓資源成為新原料或是素材。 因材網(資科司) III
水資源永續利用 1.了解水資源有民生用水、農業用水及工業用水等用途。 2.了解因人口快速膨脹及極端氣候的影響之下,水資源的取得越發不易。 3.認識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方法如:再生水回收系統、雨水回收系統及供水調度方案。 因材網(資科司) III
再生水 1.了解再生水是指的是人類活動後所產生的廢(污)水經處理後可以再使用的水資源。 2.了解廢(污)水可分為:輕度及重度。 3.了解輕度廢(污)水經處理後可再利用的方式。 因材網(資科司) III
資源利用 1.了解資源的有效利用已是人類面臨的重要議題。 2.覺知透過適當的管理及有效的利用才能讓資源達到最有效的利用。 3.了解善用資源才能達到環境永續並實踐公平正義。 因材網(資科司) III
世代正義(Intergenerational Justice)(二) 1. 認識世代正義的緣起與目標。 2. 認識臺灣世代正義的案例,如臺26線公路建設與阿塱壹古道保育、國光石化投資案、礦場開發、核能的廢與存、綠電發展與隱憂、臺灣第一起氣候憲法訴訟等。 3. 認識政府應有的相關作為與政策。 4. 認識個人應有的相關作為。 因材網(資科司) IV
棲地保育 (Habitat Conservation) 1.了解不同棲地的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2.了解人類活動對棲地的危害,討論城市化、污染源、森林開發等對生態的影響,並探討面臨的挑戰。 3.認識棲地保育的基本策略,包括劃設保護區,自然資源循環利用,生態植被復育與入侵種移除,建置動物通道,瀕危物種保育,友善生產,公眾參與及環境教育等,並透過成功案例深入了解實際保育措施的成效。 因材網(資科司) IV
環境承載力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1.了解環境承載力定義以及其應用於人口增長的討論。 因材網(資科司) IV
關鍵物種(Key Species) 分上下兩集 1.了解關鍵物種的定義。 2.認識臺灣關鍵物種對所處生態系的重要性,如石虎、狼、海星等。 https://reurl.cc/bDm1NE https://reurl.cc/67qAGV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1.了解生物防治的定義及概念。 2.認識生物防治常見的類型與應用。 https://kmweb.moa.gov.tw/subject/index.php?id=66 因材網(資科司) IV
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1. 認識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設立目的與功能,以及認識IUCN紅皮書全名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併入第1點(2. 認識IUCN紅皮書全名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3. 了解 IUCN物種受威脅等級(EX滅絕、EW野外滅絕、CR極危、EN瀕危、VU易危、NT近危、LC無危、DD數據缺乏、NE未做評估),及其評估標準,且會因環境變動而使受威脅等級隨之改變。 4. 依據IUCN紅皮書,認識哪些物種較易受威脅,且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兩生類、珊瑚、蕨類植物等。 5.了解臺灣的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原為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徵集國內各生物類群專家,依據IUCN之評估標準,完成比對目前針對臺灣生物物種已記錄的6個生物類群(鳥類、陸域爬行類、兩棲類、淡水魚類、陸域哺乳類、維管束植物)受威脅的程度。 6. 認識部分臺灣受威脅物種,在 IUCN中可能非屬受威脅等級,如:歐亞水獺評為國家極危(NCR),IUCN為近危(NT)。探討這些物種在臺灣面臨的生存困境。 7. 舉例說明臺灣瀕危物種,目前所面臨之困境與復育情況,如石虎、諸羅樹蛙、珠光鳳蝶等。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永續海鮮 (綠色海鮮) 1. 認識常見的漁業捕撈標準,並了解如何進行漁業有效管理 2. 了解不永續的捕撈方式,例如過度捕撈。「過漁」就是撈捕太多的魚,超過資源的恢復力或補充量,導致資源不斷減少,結果會造成魚體的小型化或提前性成熟等徵兆,最後使得物種滅絕或生態系的改變。 3. 認識永續海鮮的九大原則,以及個人能做到的永續做法。 4. 認識臺灣海鮮選擇指南,如吃好魚宣言、三大優先:有標章優先、國產魚優先、中低階優先。 https://earthday.org.tw/archives/299 因材網(資科司) IV
棲地破碎化 (Habitat Fragmentation) 分上下兩集 1.認識棲地破碎化對生物生存的危機:移動過程增加難度;食物來源短缺;不易尋找到配偶,長期下來可能會基因窄化(近親繁殖)。 2.認識解決方法 https://earthday.org.tw/archives/836 因材網(資科司) IV
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1.了解生物多樣性包含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及文化景觀多樣性四種。。 2.了解維持基因的多樣化,有利於生物生存,並提供案例(如中國蜂和義大利蜂)。 3.透過案例(如玉米、番茄等農作物)來覺知人類篩選生物品種,並大量培育,加上濫墾開發環境,皆導致野生生物族群數量降低,影響遺傳多樣性。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物指標(Bioindicator) 1. 認識生物指標對環境變化的監測結果。 2.認識常見的指標物種,如:地衣的消失可能表示環境壓力,例如高濃度的二氧化硫、硫基汙染物和氮氧化物。水生系統中藻類物種的組成和總生物量是有機水汙染和氮磷等營養物負荷的重要指標。青蛙和蟾蜍透過皮膚吸收有毒化學物質,牠們對透過攝食受汙染的食物吸收、吸入或攝入的農藥的解毒能力很差等。 3.認識生物指標及其棲地的改變。 https://reurl.cc/qrY9zp 因材網(資科司) IV
外來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應用篇 1. 認識"外來種"與"入侵種"的差別,以及本土與外來種的物種和生態習性。 2. 了解外來物種進入非原生棲息地所需採取的管理措施,如風險評估、風險管理與環境教育策略等。 因材網(資科司) IV
種子銀行 3.了解種子銀行對生物多樣性、糧食安全的應用價值。 1.認識挪威北部的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被稱為農業的諾亞方舟。 2.認識臺灣的種子銀行,位於臺南善化的「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 https://pansci.asia/archives/45142 https://reurl.cc/VNWGan https://reurl.cc/09WVzY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態廊道(Wildlife Corridor) 1.了解生態廊道的定義。 2.認識生態廊道的設置概念與以動物為本的理念。 3.生態廊道與生物多樣性的關聯及作用。 https://www.ymsnp.gov.tw/cp.aspx?n=17976 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5408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9760 https://earthday.org.tw/archives/762 因材網(資科司) IV
校園樹木資訊平台1 1.認識校園樹木資訊平臺的緣起與目標。 2.介紹校園中常見樹種及其特徵,尤其是原生種、外來種的認識,喚起對原生樹種的情懷。(樹木小百科) 3.使用校樹地圖工具探索校園內的樹木分布,並了解它們在校園生態系統中的角色。(校園樹木地圖) 4.https://edutreemap.moe.edu.tw/trees/#/ 因材網(資科司) IV
動物福利(Animal Welfare) —同伴動物篇 1.了解增進動物福祉,飼主應被教育與責任落實,如疫苗、絕育、寵物晶片與登記、終養不棄養等。 2.認識人為育種背後的健康與遺傳疾病風險。 3.認識動保團體呼籲應核發養殖場總量管制繁殖許可證、有需求再繁殖的預約制、提高飼養設施規範標準、晶片規格的統一與管理等。 https://www.spca.org.tw/post/20230506-education03 https://www.east.org.tw/action/8639 https://www.east.org.tw/action/8586 https://www.east.org.tw/action/8556 因材網(資科司) IV
守護森川里海 1.瞭解臺灣地狹人稠,由高山至海岸,都市化與開發壓力導致生態破碎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開始規劃建立完整連結的「森-川-里-海」生態綠色網絡,提升淺山、平原、濕地及海岸的生態棲地功能及生物多樣性涵養力,及透過社會-生態-生產地景與海景的保全活用來營造和串聯韌性社區,以促進永續發展。 2.了解森川里海概念源自於日本的里山倡議,並認識里山倡議的源起、願景、定義。 3.認識臺灣守護森川里海的實例。如水梯田、新北市推動校園川山家計畫等。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2048 https://e-info.org.tw/node/237324 https://e-info.org.tw/node/118197 https://wetland.e-info.org.tw/quiz/conservation-satoyama 因材網(資科司) IV
拉姆薩公約 (Ramsar Convention) 1.認識拉姆薩公約的緣起、內涵與目標。 2.認識濕地的定義。溼地(wetland)是永久或季節性被較淺的水(6米以內的淡水、半鹹水或海水)掩蓋的獨特自然環境,是一種許多缺氧過程具有優勢的半水生生態系統,也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 3. 了解全球濕地與生活其中的動植物遭受的威脅與流失。濕地因位處河流出海口,途經人類生活環境,帶來許多汙染物或重金屬於此處堆積。又因開發,如濱海工業區、光電建設,亦會受到影響。 4. 了解溼地的重要性:調節氣候變遷、碳匯、提供生物棲地、資源的來源、防洪、分解物質等,是地球之腎。 5. 認識臺灣的溼地保育作為與成效,如挖仔尾溼地、七股濕地等。 https://www.wetland.org.tw/node/50 因材網(資科司) IV
校園樹木資訊平台2 1.提供全國學校樹木數據庫、校樹地圖、樹木圖鑑及養護知識的系統,旨在促進環境教育和愛樹行動。覺知樹木在環境中的重要性,如製造氧氣、減少碳足跡和提供棲息地。 2.練習估算校園中的植物吸收了多少碳,培養學生愛樹與減碳概念。(碳匯專區) 3.透過校樹故事讓學生對學校歷史人文更具在地情懷。(在地樹木故事) 4.https://edutreemap.moe.edu.tw/trees/#/ 因材網(資科司) IV
環境美學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1.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人造景觀、建築、城市、文學之間的美學關聯。 2.了解環境保育的做法與美學的關係,並考慮永續發展的原則。 3.認識校園公共藝術政策。 https://www.sdec.ntpc.edu.tw/epaper/10008/3.htm https://reurl.cc/kro4Xd https://reurl.cc/A43EAj 因材網(資科司) IV
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 1.認識自然書寫的定義及內涵。 2.認識臺灣的自然書寫作家,如劉克襄、徐仁修、陳冠學、亞榮隆.撒可努、廖鴻基、瓦歷斯.諾幹、夏曼.藍波安等。從著作內容中感受作者們對環境的哲學觀。 https://reurl.cc/G4NzEp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651 https://hre.pro.edu.tw/bedu/4269 https://www.sdec.ntpc.edu.tw/epaper/10105/5.htm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 分上下兩集 1.了解公民科學可提升人民對環境的認識與省思,進而行動永續。 2.認識歐洲學者Haklay 於2013年依公民參與科學計畫的方式,定義了4個層級:群眾協同合作(Crowdsourcing)、分散式智慧(Distributed Intelligence)、參與式的科學(Participatory science)、合作式的科學(Collaborative science)或極致的公民科學(Extreme citizen science)。 3. 認識臺灣早期的公民科學實例。臺灣最早的公民科學至少可以追溯到1973 年的「臺北市野鳥學會」,後續亦有「臺灣蝴蝶保育學會」、「桃園蛙類資源調查種子教師訓練及協助調查計畫」等。 4. 認識臺灣近期的公民科學實例。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中心)為了提升生物普查的效率並突破特生中心研究人員在生物資源調查與盤點上的困境,於2009年起嘗試以繁殖鳥類為對象,推動「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BS Taiwan), 以及後續以臉書等社群平臺為基底,藉由智慧型手機拍照打卡概念推動的「慕光之城」蛾類普查、路死動物調查的「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蝸蝸園」及「蛛式會社」等多項生物公民科學計畫,臺灣的公民科學風潮正式興起。 又如:中研院資訊科學研究所推動,結合國內創客社群LASS和民間企業,並自主研發空氣品質偵測器而揚名國際的 「空氣盒子」、世界水質監測日、我家蟲住民、開放街圖......等。 https://turtlespottw.org/article/whatiscitizenscience https://earthday.org.tw/archives/670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公平貿易 (Fair Trade)分上下兩集 1.認識公平貿易的六大原則 2.了解tree-to-bar(從可可樹到巧克力) 3.認識友善契作。 4.台灣公平貿易推廣協會 https://www.fairtaste.com.hk/pages/fairtrade https://okogreen.com.tw/about/notion https://reurl.cc/VNWGN5 https://fairtrade.org.tw/ 因材網(資科司) IV
地方創生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分上下兩集 1.認識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的差異,發展能永續經營的地方產業,創造地(地方)、產(產業)、人(人口)三個不同面向的再生。 2.認識台灣地方創生的實例。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5145 https://csr.cw.com.tw/article/40675 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2692 https://reurl.cc/Z9NR8W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4577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5356 https://reurl.cc/L4nveL 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miaoli-travel 因材網(資科司) IV
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 1.認識1992年地球高峰會簽署以下文件: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21世紀議程、生物多樣性公約、森林原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等,永續發展議題逐漸受到重視。 2.了解其重要成就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達成「不在原住民土地上進行任何造成環境破壞或文化上不適宜的活動」之協議。 3.了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為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根本母法。 4.了解地球高峰會每十年召開一次,2002年針對水資源、能源、健康、農業以及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經營五大議題,研究如何落實永續發展。2012年在「永續發展及消除貧窮脈絡下的綠色經濟」以及「永續發展的制度架構」等兩大主題下,聚焦7項關鍵議題,包含:就業、能源、永續城市、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水資源、海洋及災難準備。2022年提出重新認識地球健康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落實環境權利、轉型經濟體系、強化環境立法和執行、促進永續消費和生產、強化多邊主義、加強青年參與、推動國際進程等,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https://reurl.cc/N4x5np 因材網(資科司) IV
食農教育 1.了解基本理念可由「食育」、「飲食素養」和「農業素養」三者的概念發展及其關聯性。 2.認識食農教育的學習內涵三面六項。 3.了解食物是如何從產地到餐桌的整個過程,包括種植、飼養、收穫、加工、運輸等,並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食品安全風險。 4.認識臺灣食安五環:源頭控管、生產管理、加強查驗、加重廠商責任、全民監督。 5.認識臺灣食物中毒或食品安全案例,如:蘇丹紅、米酵菌酸等。 6.臺灣農產地圖 https://fae.moa.gov.tw/files/TeachingPlan/709/A01_1.pdf https://fae.moa.gov.tw/ws.php?id=103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8646 https://fae.moa.gov.tw/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分上下兩集 1.認識國際組織對公正轉型的定義與目標。 2.了解透過公民參與機制、經濟投資或補償、或教育輔導轉介來公正轉型。在尊重人權及尊嚴勞動之原則下,向所有因應淨零排放轉型受影響之社群進行諮詢,並協助產業、地區、勞工、消費者及原住民族穩定轉型。 3.認識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將公正轉型列為會議主軸,重申守住1.5°C升溫目標所需轉型必須立基於有效社會對話與利害關係人參與、並在國家發展優先事項中納入降低轉型潛在衝擊的社會保護面向以外,也確定將建立公正轉型工作計畫(Just Transition Work Programme)。 4.認識COP27公正轉型有三大面向:「社會基礎建設與韌性」、「世代正義與青年就業」、「國際氣候融資」。 「社會基礎建設與韌性」:關注社會面挑戰,建立透明、包容的決策機制,重視勞工與社區參與,完善社會安全網與基礎建設,提升社會韌性。 「世代正義與青年就業」:關注青年就業與世代正義,倡導尊嚴勞動,提供教育與綠色工作機會,推動青年參與綠色轉型,實現世代間公平與經濟發展。 「國際氣候融資」:已開發國家為發展中國家的脫碳和發展綠色工業模式進程所應負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https://ncsd.ndc.gov.tw/Fore/nsdn/about0/Work12 https://e-info.org.tw/node/237039 https://csr.cw.com.tw/article/42632 https://csr.cw.com.tw/article/42863 https://reurl.cc/OGR7aX 因材網(資科司) IV
森林永續經營2-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育 1.了解熱帶雨林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2.了解熱帶雨林對永續發展的重要。 3.認識過去熱帶雨林的開發及近幾年的極端氣候影響。 4.認識巴西新政府的永續發展做法。 5.認識REDD與REDD+。2005年由跨國成立的熱帶雨林國家聯盟提出「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REDD),其基本概念為: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的政府、公司或森林所有者保育森林,應該得到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回饋。2007年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13中討論,提出REDD+,在最初REDD的構想上,再加上森林養護,即對森林的永續管理和森林碳儲存能力的提升。REDD+的目的是在開發中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同時保護森林和改善人類的福祉。 https://reurl.cc/Qea1YO https://e-info.org.tw/node/237362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49704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0586 https://e-info.org.tw/node/238328 因材網(資科司) IV
自然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1.認識Nbs以解決重大社會挑戰為目標,包含糧食安全、氣候變遷、水安全、人類健康、災害風險、社會和經濟發展、環境惡化與生物多樣性流失等。 https://reurl.cc/37M8kl https://e-info.org.tw/node/233550 因材網(資科司) IV
友善農業 1.了解廣義有機農業定義包含「兩原則、三不要、四大類」。 兩原則,代表有機農業施作是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三不要,是指不能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與基因改造技術;四大類,則是指有機農業包含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 2.認識友善農業與法律規定之有機農業的差異性。 3.認識臺灣有機農產品標章的使用與規定。從生產、加工、分裝、流通過程都遵照政府訂定的規範,並經過合格的「驗證機構」審查通過的農產品才可使用此標章。 4.認識臺灣其他友善環境耕作的標章。如:綠色保育標章、友善石虎農作標章、官田菱雉菱、老鷹紅豆、新南田董米等標章。 5.了解友善飼養的雞蛋與豬肉不包含在有機農業範疇的理由。目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牧處所制定的《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及《豬隻友善飼養系統定義及指南》,僅針對動物福利相關事項訂定飼養規範,而未限制化學肥料、化學農藥與基因改造技術的使用,所以並不符合有機農業的定義。 https://reurl.cc/80K1Ao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505838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態旅遊(Ecotourism)(二) 國小已有此名稱(EE-12),故為第二篇 1.認識生態旅遊的源起、定義與目標。 1983年,學者赫克特提出「生態旅遊」一詞,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語彙。其將生態旅遊歸結出三大特點: (1)生態旅遊是一種仰賴當地資源的旅遊;(2)生態旅遊是一種強調當地資源保育的旅遊;(3)生態旅遊是一種維護當地社區概念的旅遊。 2.了解生態旅遊時應有的態度與做法,如發展生態旅遊必須遵守的八大原則: (1)必須採用低環境影響之營宿與休閒活動方式。(2)必須限制到此區域之遊客量(不論是團體大小或參觀團體數目)。(3)必須支持當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保育工作。(4)必須盡量使用當地居民之服務與載具。(5)必須提供遊客以自然體驗為旅遊重點的遊程。(6)必須聘用了解當地自然文化之解說員。(7)必須確保野生動植物不被干擾、環境不被破壞。(8)必須尊重當地居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隱私。 例:生態旅遊包裝行程多半強調深度體驗自然生態與原住民部落生活,因此旅遊地點與時間往往選擇生態敏感地區或敏感時機,有時反而比一般旅遊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來得大,例如合歡山、清境農場、東部賞鯨、小琉球潮間帶旅遊;又或者選在地方傳統文化慶典時,像是鹽水蜂炮、媽祖出巡等,造成觀光客大量湧入,但當地社區卻無法消化龐大的運輸量以及遊客製造的垃圾;此外政府對觀光區的規劃與相關配套措施的建立,也都會影響到旅遊區是否能長久經營。 因材網(資科司) IV
糧食安全 1.認識影響糧食安全的因素,如:人口因素、偶然性因素(金融危機、戰爭等)、氣候因素、空氣因素、經濟因素、過度開墾、大流行疾病、發展生質燃料等。 2.認識臺灣面臨的糧食安全因素,如:生產量低(2014年糧食自給率為34.13%)、多依賴進口(貿易壓力、受制他國)等。 3.了解個人減少糧食危機的作為,如:調整消費型態(增加國產消費、減少進口消費、減少肉類消費等)、或減少食物浪費、或加強回收(廚餘回收飼養毛豬、廢棄葉菜作為食材等)等。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B2%AE%E9%A3%9F%E5%AE%89%E5%85%A8#%E5%BD%B1%E9%9F%BF%E5%9B%A0%E7%B4%A0 因材網(資科司) IV
千禧年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 1.認識千禧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所有189個聯合國成員國(現為193個)以及至少23個國際組織承諾將幫助在2015年前實現以下發展目標:消滅極端貧窮和飢餓、普及基礎教育、促進性別平等與女性增能、降低兒童死亡率、 改善產婦健康、對抗愛滋病、瘧疾與其它疾病、確保環境永續發展、建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等。 2.認識千禧年目標(MDGs)與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發展關係,與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如:普世標準的廣泛性;永續的整合多元性;整體社會的大轉型;強化與氣候問題的連結;考量地球限度的概念;追求和平、公正、包容等。 3.了解永續發展需持續努力與進行。從2015年聯合國千禧年發展目標結果報告中指出,在貧窮、飢餓、健康、教育、性別、環境等議題雖有進展,但仍面臨更多的挑戰,如: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仍存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氣候變遷以及環境惡化遠超過發展、跨域之間的分歧持續嚴重威脅人類發展、貧窮與飢餓的人口仍數以萬計等。 https://npost.tw/archives/40015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態保育綠色網絡 1.林業署將藉由里山倡議的概念,由政府與民間協力,建構整體的國土生態保育綠網。如擴大中央山脈及海岸山脈保育軸保護效應;串聯西南沿海濕地生態,並以既有海岸保安林為基礎,進行生態造林,建構西海岸生態保育軸;以東西向河川及生態造林綠帶連結中央山脈與東西海岸保育軸,編織綠色生態網絡等。 2.認識全台44個綠網關注區及45條保育軸帶,涵括丘陵、溪流、平原、海岸與離島等重要生態系,串連空間藍圖,修補台灣淺山平原破碎的棲地,提升生態系的韌性與調適力。 3.河溪友善工程及濱溪綠帶營造,維護周邊動物利用,建設魚蝦洄游廊道;或於關鍵農地推動友善生產及生態服務給付,確保動物覓食安全與棲地品質。 4.綠網系統嵌合在人為區域時,則鼓勵以友善、永續的利用方式創造緩衝區,減緩、降低人類開發利用土地直接造成的威脅。 5.最後在關鍵或潛力區位,以人為協助復育方式建立核心區或廊道,建構完整地景結構。將促進綠網系統的整體穩定性。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505900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2196 https://e-info.org.tw/node/236753 因材網(資科司) IV
綠色生活地圖 (Green Life Guide Map) 1.認識綠活圖的起源。 2.認識綠活圖使用的圖示。 3.了解綠活圖對於社會、社區的情感與共鳴。 https://gmap.sow.org.tw/about.htm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基金(Climate Fund)1 1.認識氣候正義的定義。旨在確保氣候行動不僅僅是減碳,而是以公平、包容、可持續的方式來應對氣候變化,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弱勢群體的不利影響。 2.了解氣候基金的緣起與用意。起源自1992年里約地球高峰會,155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當中提出氣候基金的需要。 (1)「損失與損害」基金(The Loss and damage Fund):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達成共識設置,成立「過渡委員會」,為遭受極端氣候影響的國家提供援助。 (2)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2010年設立,為開發中國家的調適和減緩方案提供補助和貸款。 (3)Alterra基金阿聯投入30億美元創設稱為「Alterra」的新基金,主要用於綠色投資,其中有5億美元用於投資發展中國家。 3.了解氣候基金難到位的原因。 https://esg.gvm.com.tw/article/16657 https://reurl.cc/dLq0Kg 因材網(資科司) IV
SDGs 1.了解永續發展目標的功能如:建立和平、安全、繁榮、公正世界的使命等。 2.發覺永續發展目標是全球人類都必須參與的目標。 3.能做出符應永續發展目標之中的行為。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物多樣性公約(CBD) 1.認識《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緣起與目標。保育生物多樣性、永續利用其組合分子、公平分享資源所帶來的好處(Benefit Sharing)。 2.認識《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發展。COP6: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2010 Biodiversity Targets);COP10:愛知目標(Aichi Targets);COP15: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 (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3.認識《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為全球2050年願景,並訂出訂出2050年4大長期目標,及2030年前要完成的23項生物多樣性行動目標,成為世界各國未來10年 (至2030年) 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方向。 4.了解30x30目標必須是涵蓋豐富動植物生態的「生物多樣性熱點」 5.了解生態保育重點區是30x30目標的重點。在CBD COP 15中,原住民的組織聯盟COICA(Coordinator of Indigenous Organizations of the Amazon River Basin) 代表提出2025年前將4/5的亞馬遜流域劃設為保護區,獲得壓倒性的支持。 6.了解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要與社區達成共識。強化尊重、認可和保護原住民土地權利;與原住民、當地社群、非裔人口發展夥伴關係,並協助確保這些社區在保育、發展與氣候調適上的權利。 https://conservation.forest.gov.tw/0000429 https://e-info.org.tw/node/232293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10366 因材網(資科司) IV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1.了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目標與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2.了解公約中之締約方每年召開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並認識其簽署的著名協定:COP3京都議定書、COP21巴黎氣候協定等。 3.認識附件一締約方與附件二締約方的定義。 4.認識「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定義。 5.首次在COP28呼籲各國政府承諾把糧食轉型與健康基金納入國家減碳與調適計畫。 6.COP28結論如下,減緩部分:全球增加三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提高兩倍能源效率;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讓能源系統「轉型脫離」化石燃料;加速發展零碳/低碳排技術,例如再生能源、核能、碳排放的捕捉、利用和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CCUS)及低碳氫生產等。 調適部分:強化水資源、糧食農業、健康衛生、貧窮、就業、生物多樣性、基礎設施、文化遺產等氣候韌性行動。 https://e-info.org.tw/node/238007 https://reurl.cc/77VZnb 因材網(資科司) IV
森林永續經營1(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1.了解森林永續經營包含:提倡保護森林生態、促進永續利用、加強森林管理、保障森林生物多樣性,並尊重在地居民權益,實現綠色發展目標。 2.了解林業署就私有林及國有林,發展不同經營方略。 (1)私有林以振興山村經濟為原則,如林下經濟、社區林業等。(2)國有人工林疏伐撫育,建構健康森林兼生產木材。 https://www.moa.gov.tw/ws.php?id=2505900 https://communityforestry.forest.gov.tw/ 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6881 https://reurl.cc/WR8dpL 因材網(資科司) IV
巴黎氣候協定 (Paris Agreement) 1.了解《巴黎氣候協定》內容: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之內;提高調適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能力,並以不威脅糧食生產的方式增強氣候抗禦力和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使資金流動符合溫室氣體低排放和氣候適應型發展的路徑。 2.了解《巴黎氣候協定》是繼《京都議定書》後,重要的減緩氣候變遷的國際協定,以及淨零排放的重要指南。 3.認識協定中提出的名詞與意義。如: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提升透明度架構(Enhanced Transparency Framework, ETF)、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 GST)等。 因材網(資科司) IV
三章一Q 1.認識三章一Q的起源 2.認識三章一Q是什麼 https://www.ey.gov.tw/ofs/2C1F4D9638BC759A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 1.了解《全球塑膠公約》的緣起與目標。 2.了解《全球塑膠公約》內容與其重要性。目前進度:2023年9月,聯合國環境大會已經公布了「零草案」(Zero Draft),規範大致從三個層級推進:「國家層級」制定塑膠減量計畫、「企業層級」針對整個塑膠生命週期訂定管制目標、「消費者」則須減少一次性塑膠使用。亦需要「公正轉型」,努力促使受影響的族群獲得公平、公正和包容性的轉型,尤其是婦女、兒少等弱勢群體。 3.了解目前臺灣推行的減塑行動有哪些。 4.了解臺灣制定的相關政策。如:2022年底,環境部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轉型「資源循環零廢棄」關鍵戰略行動計畫》,當時就制定了中長期目標:如2030年減少一半塑膠包裝用量、回收八成塑膠包裝與容器、非食品接觸容器平均添加三成再生料等。《資源環境促進法》四大重點包括:綠色設計、源頭減量、循環使用及資訊揭露。2022年環境部公告的「非填充食品之塑膠再生商品推動作業要點」,便鼓勵企業使用再生料,提供綠色費率優惠等。 https://reurl.cc/N4k3on https://reurl.cc/OGld83 https://reurl.cc/Qey0Ap https://reurl.cc/VNrKyR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1.了解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關係。 2.覺知氣候變遷造成的衝擊,如氣溫上升、極端天氣事件、海平面上升、野生動物族群和棲地改變等自然系統的改變。也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人類社會、經濟的衝擊。 → https://reurl.cc/eLVv1m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變遷風險(Climate change risk) 1.認識氣候變遷風險的定義與組成因子。 2.風險也包含風險識別與風險評估。 3.氣候風險評估考慮暴露度、脆弱度、危害度等要素。 → https://reurl.cc/N4N13n → https://adapt.moenv.gov.tw/TCCIP-1-B/TCCIP-1-B-6.html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韌性(Climate resilience) 1.認識氣候韌性的定義。 2.了解提升氣候韌性的方式。 3.認識台灣對於氣候變遷調適的相關政策。 4.了解何謂韌性城市:都市系統及其居民在各種衝擊和壓力下保持正常運作,且積極適應並能轉向永續發展。 5.認識都市的韌性建設設計:在反恐、自然災害(地震、海嘯、洪水、太陽耀斑等)以及基礎設施採用可持續能源方面提出應變策略。(疏洪道、防災避難場所)。 https://reurl.cc/v0K3rl https://smctw.tw/12411/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匯(Carbon sink) 1.了解碳匯的定義。(承接碳循環概念) 2.認識何謂綠碳、藍碳與黃碳。 3.了解什麼是碳捕捉利用與封存。 4.簡易評估樹木的固碳量。 https://esg.gvm.com.tw/article/20525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關稅(Carbon tariffs) 1.了解碳關稅之意義。 2.了解碳關稅之目標,可以防止碳洩漏、協助貿易夥伴脫碳、保障境內產業。 3.認識歐盟的CBAM。 4.認識美國的清潔競爭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 簡稱CCA),該法案主要致力於建立美國碳稅制度,將對多個行業進行碳關稅的徵收。 5.認識產生碳洩漏的原因:生產成本、關稅與貿易壁壘。 6.了解碳洩漏對碳排放的影響。 → https://reurl.cc/yYKy1E → https://csrone.com/news/8026 → https://www.greenpoint.tw/2244.html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循環(Carbon cycle) 1.了解碳循環的定義。 2.了解碳元素如何在大氣、水圈、陸地、海洋生物圈及土壤圈中流動。 3.認識重要的碳源與碳匯。 → https://reurl.cc/E4b83n → https://reurl.cc/N4N1kq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膠冷卻(Aerosol cooling) 1.了解氣膠的定義、種類與來源。 2.了解氣膠在水循環及氣候調節中扮演的角色。 3.認識氣膠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響。 4.輻射強迫(Radiative Forcing)。 → http://aerosol.nsysu.edu.tw/intro → https://e-info.org.tw/node/210189 → https://smctw.tw/9628/ 因材網(資科司) IV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1.了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由來。 2.認識COP重要決議與目標願景,如:COP3京都議定書、COP21巴黎協定等。 3.UNFCCC與COP相關決議,對台灣的影響。 → https://reurl.cc/WR6L4L → https://reurl.cc/N4v6ax 因材網(資科司) IV
海冰融化(Sea ice melting) 1.極地海冰在調節氣候的角色。 2.認識北極海冰融化造成的種種影響,如助長了暖化的惡性循環(迴授作用)、極地動物的生存問題等。 3.目前海冰融化的嚴重程度。 4.各國角逐的北極資源與極圈保育。 → https://reurl.cc/K411vM https://reurl.cc/L4KK2K 北極海冰融化(Melting Arctic Sea Ice) → https://reurl.cc/77zzl5 → https://reurl.cc/eLKKaQ 海冰減少(Arctic sea ice decline)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tic_sea_ice_decline 因材網(資科司) IV
脆弱度(Vulnerability) 1.認識脆弱度定義。以及其與風險的關係。 2.了解如何鑑別脆弱度,並尋求合適措施與方案,提升韌性,以減緩氣候變遷所造成衝擊。 → https://dra.ncdr.nat.gov.tw/Frontend/Disaster/RiskDetail/BAL0000012 → https://smctw.tw/12411/ 因材網(資科司) IV
海綿城市(Sponge city) 1.認識降雨強度、地表逕流與洪水頻率的內涵與關係。 2.理解海綿城市概念,認識「滲、滯、蓄、淨、用、排」六大措施,其建設途徑包括對都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生態恢復和修復,以及低影響開發。 https://reurl.cc/67bVAy 因材網(資科司) IV
海綿城市(Sponge city) 1.認識降雨強度、地表逕流與洪水頻率的內涵與關係。 2.理解海綿城市概念,認識「滲、滯、蓄、淨、用、排」六大措施,其建設途徑包括對都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生態恢復和修復,以及低影響開發。 https://reurl.cc/67bVAy 因材網(資科司) IV
溫室氣體盤查(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1.認識溫室氣體盤查之範疇包含7種氣體: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亞氮(N2O)、氫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氮(NF3)。 2.了解碳盤查、二氧化碳當量、溫暖化潛勢之定義。 3.以組織排放為例,了解直接排放、間接排放與其他排放等不同範疇的定義與盤查方式。產生碳排的活動包含採購、生產、銷售、供應、運輸和員工出差通勤等。 → https://reurl.cc/xLVmqb → https://reurl.cc/rrKldZ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權(carbon credit) 1.了解碳權的類型及取得方式。 2.了解碳權的管制方式。 → https://reurl.cc/K4O6K9 → https://reurl.cc/YVzed0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權(carbon credit) 1.了解碳權的類型及取得方式。 2.了解碳權的管制方式。 → https://reurl.cc/K4O6K9 → https://reurl.cc/YVzed0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變遷調適 (adaptation) 1.認識什麼是調適,有哪些調適的方法。 2.減緩與調適的差異。 3.延伸到後面的風險、脆弱度等概念。 4.調適不等同防災,不是只有危機,也有不同的機會。 因材網(資科司) IV
碳交易與碳抵換(Carbon Trading and Carbon offset) 1.認識碳交易的定義與碳權的關聯。 2.認識國內外碳交易的機制與機構。 3.了解國內外自願減量專案管理方式。 http://www.e-glory.com.tw/other/qa/qa004.html https://reurl.cc/13Rp0m https://reurl.cc/VNmaa5 https://reurl.cc/aLKKmD https://reurl.cc/orG77j http://www.e-glory.com.tw/other/qa/qa004.html 因材網(資科司) IV
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1.低衝擊開發的定義與種類。 2.認識透水鋪面種類與效益。 3.透水鋪面要有配套的排水系統才具備實質功能。 4.認識環境部推動「多功能智慧型雨水花園」,運用自然工法,調節區域微氣候,改善淹水問題,兼具生態教育功能。 https://work.chiayi.gov.tw/News_Content.aspx?n=3918&s=433067 https://reurl.cc/L4KKr7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臨界點(climate tipping point) 1.了解根據《全球臨界點報告》分析,26個臨界點中,有5個臨界點已經面臨越過風險。包括格陵蘭和南極西部冰原的融化,北方永久凍土地區的消失,暖水珊瑚礁死亡以及北大西洋副極地環流減緩。 2.了解這五個越過風險的臨界點,對環境的影響。 https://smctw.tw/16790/ https://reurl.cc/XqaDoE 因材網(資科司) IV
海洋酸化 (Ocean acidification) 1.認識海洋酸化的原因,海洋酸化是酸性的嗎? 2.了解海洋酸化對海洋生物、人類的影響。 https://reurl.cc/77b9gl https://pansci.asia/archives/90334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9863 因材網(資科司) IV
綠色工作(green job) 1.理解隨著氣候變遷議題受到重視,與化石能源相關的行業、資產與工作機會將逐漸縮減,隨之崛起的是與綠色經濟產業相關的工作機會。 2.認識綠色工作種類,如可再生能源;永續運輸;生態建築;建物能源效率;環境復育;有機農業產銷;轉型到綠色經濟體、科技及產業的環境教育等行業。 3.企業部門的永續部門與永續長等職位的興起。 https://reurl.cc/Z9LL56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全球沸騰(Global Boiling) 1.覺知全球沸騰所傳達的警訊。 2.了解哪些極端事件造成所謂全球沸騰,預計對人類生活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3.認識臺灣受到全球沸騰的衝擊為何。 4.了解可以採取緊急行動,與SDG13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IV
跨物種病毒傳播風險(cross-species viral transmission risk) 1.認識氣候變遷改變動物棲地擴張的影響 2.認識跨物種的好發區域。 3.了解跨物種傳染病對人類的影響。登革熱、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更嚴重。 4.臺灣登革熱北移之因素。 https://csr.cw.com.tw/article/43052 https://reurl.cc/RW9n3G https://e-info.org.tw/node/219710 https://smctw.tw/16241/ 因材網(資科司) IV
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 1.認識NDC以及NDC前身INDC的由來。 2.認識NDC與巴黎協定的關係。 3.各國遞交NDC的狀況。 4.臺灣的NDC現況,與2050淨零的關係。 https://reurl.cc/WRKKQx,以下參考資料,節自CC手冊。201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19次締約方大會(COP 19)及2014年第20次締約方大會(COP 20)決議,各締約方應進一步談判新氣候協議草案的要素,考慮減緩、調適?資金?技術發展與轉移、能力建構、行動和支援透明度等方面的工作;並邀請締約方在上述背景下,以清晰、透明與可理解之資訊準備「國家自定預期貢獻」 (INDC) 工作,在2015年第一季前提報秘書處,俾利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 21)召開前完成作業。各締約方於陸續簽署?批准加入「巴黎協定」後,大多將INDC轉為「國家自定貢獻」 (NDC) 。 https://reurl.cc/QRWEVZ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風險暴露度(exposure) 1知道什麼是氣候風險暴露度。 2.了解暴露與風險的關係。 3.了解暴露度與調適的關係,以及降低暴露度的調適手段。 因材網(資科司) IV
聖嬰現象(El Ni?o) 1.認識什麼是聖嬰現象。 2.認識聖嬰現象對於台灣的影響。 3.了解聖嬰現象與反聖嬰現象。 4說明氣候變遷與聖嬰現象的關聯。 https://reurl.cc/XGDM7M https://reurl.cc/9voNMX https://reurl.cc/KeKYZm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氣候變遷減緩(mitigation) 1.瞭解有那些氣候變遷減緩的措施,目前實施效果如何。 (依氣候法第11條規定,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應依行動綱領及階段管制目標訂修溫室氣體減量行動方案,六大部門將共同承擔減碳責任,逐期達成減碳目標。 ) 2.了解氣候變遷減緩與調適的差異。 https://reurl.cc/lgEn4A https://reurl.cc/2Y8Yx6 因材網(資科司) IV
非再生能源 (non-renewable energy) 1.了解非再生能源種類分成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與核燃料(核分裂、核融合)。 2.認識化石燃料對空氣品質與溫室效應的影響,如酸雨、細懸浮微粒。 3.認識.台灣核能電廠的優缺點,如穩定、核廢料、水溫影響海洋生態。 4.了解台灣能源自產與進口比例,及各能源比例。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prKDk8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水足跡(water footprint) 1.認識三種水足跡:綠水足跡、藍水足跡與灰水足跡。 2.了解企業可以如何降低水足跡。 3.覺知個人可以如何降低水足跡。 4.明白水足跡的計算方式:分為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兩種計算方式。 5.認識日常生活中水足跡的存在(水足跡的應用)。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dL6veg 、 https://reurl.cc/xLn855 、 https://reurl.cc/xLKDy5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物化學循環(Biogeochemical flows) 1.認識氮循環。 2.了解土地變更利用成農地、使用肥料,會破壞既有土壤中氮和磷的平衡。 3.了解氮肥暴露在空氣中會釋放一氧化二氮,加劇溫室效應。 4.了解過多的氮肥和磷肥則會流入地下水和河川造成優養化、讓魚群等水中生物因缺氧死亡。 5.過多的氮、磷也會滴入海洋,造成藻類過度生長,造成海洋生態問題。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80dV7j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 1.認識常見的有毒害的物質(如:DDT、戴奧辛、殺蟲劑、汞等)對生物與環境的影響。 2.了解常見的生物放大作用之生物鏈。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A4oD9Q、 https://reurl.cc/lgGX49、 https://reurl.cc/v0Vx8L 因材網(資科司) IV
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1.了解循環經濟的五種創新商業模式:(1)循環供應(2)資源循環(3)延長產品生命(4)共享平台(5)產品及服務。 2.認識不同產業之循環經濟案例,如:工業、農業、建築、電子、塑膠等。 3.了解國際上針對循環經濟的做法。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A4oW4e 、 https://reurl.cc/orWbRj 、 https://reurl.cc/RWx78z 、 https://reurl.cc/qrKDQR 、 https://reurl.cc/VNkZlQ 、 https://reurl.cc/krDbAx 、 https://reurl.cc/eLV517 因材網(資科司) IV
漁電共生(Fishery and electricity symbiosis) 1.了解漁電共生之營運模式,即電業商、養殖戶與土地所有權人之關係模式。 2.認識漁電共生之類型,如:室外有魚塭立柱型、魚塭浮筏型、魚塭塭堤型、室內則為室內養殖屋頂型。 3.認識漁電共生爭議。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4jEmX3 、 https://reurl.cc/zl0zly 、 https://reurl.cc/bDN566 因材網(資科司) IV
公民電廠(Community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 1.認識公民電廠的定義。 2.了解國際公民電場的實例。 3.認識公民電廠的優點。,如:回饋地方、創造綠色就業等。 資料來源: https://www.cre.org.tw/ 、 https://reurl.cc/972YRn 、 https://reurl.cc/v0Vj6j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EF) 1.了解生態足跡的計算方式及其與碳足跡、水足跡之差別。 2.認識台灣生態足跡的運用。 資料來源: https://e-info.org.tw/node/72260 、 https://pride.stpi.narl.org.tw/index/graph-world/detail/4b1141ad6d48f7b3016d490cff0e0007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永續供應鏈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 1.認識企業的永續供應鏈。 2.了解永續供應鏈的三大要素:綠色、透明、循環。 3.認識永續供應鏈的三大優勢:成本控制、建立品牌忠誠度和信譽、將風險和弱點降至最低。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D4b1aO 因材網(資科司) IV
綠色能源(Green energy) 1.了解綠色能源、再生能源、清潔能源與替代能源之定義、種類與關係。如:綠色能源包含再生能源,但再生能源不等於綠能。 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可自然生成的能源,且補充速度高於其消耗速度,如:太陽能、風力、生質能、地熱、水力等能源。 清潔能源(Clean energy):又稱潔淨能源,產生能源過程中,不會產生或產生極少的碳排,對空氣品質而言是乾淨的能源,如:核能、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海潮能等。 替代能源:廣義的替代能源為除「化石燃料」以外的所有能源,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和地熱……等。 2.了解台灣目前各種再生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3.認識目前台灣主要能源政策發展的限制及取捨。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VNmay6 、 https://reurl.cc/4jEyMV 、 https://reurl.cc/xLVy74 、 https://reurl.cc/09M5EY 、 https://reurl.cc/nrG9p2 因材網(資科司) IV
汽電共生(Cogeneration, 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 1.認識汽電共生的原理及類型。 2.認識汽電共生與減碳的關聯。 3.認識紐約市地下蒸汽系統。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RW944z 、 https://reurl.cc/D4avMQ 、 https://reurl.cc/E4b77g 因材網(資科司) IV
離岸風力發電(Offshore wind power) 1.了解台灣能源政策及適合發展離岸風電的原因。 2.了解風場的種類,及其優缺點。 3.認識離岸風電的優點與環境生態隱憂。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G47d8W 因材網(資科司) IV
微型發電(Microgeneration) 1.認識微型發電的類型,以微型水力發電為例。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zlK88k、https://reurl.cc/2zl0g4 因材網(資科司) IV
循環型社會(eco-society) 1.認識循環型社會實際案例。 2.認識循環型社會與永續發展之關聯性。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L4Ga17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 1.了解何謂生命週期評估。 2.認識生命週期評估方法:目標與範疇界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生命週期盤查分析(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LCI)、生命週期衝擊評估(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及生命週期闡釋(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等四大步驟。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YVyrql 、 https://pride.stpi.narl.org.tw/index/graph-world/detail/4b1141ad6d48f7b3016d490cff0e0007 因材網(資科司) IV
氫能(Hydrogen energy) 1.認識目前常見的製氫技術與顏色分類(綠、藍、灰、褐、粉紅氫)。 2.認識各國積極發展氫能的原因。 3.了解氫能發展的困境與挑戰。 4.認識目前台灣氫能的發展。 5.認識台灣永續零碳氫能科技計畫。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j3mdb2 、 https://reurl.cc/QeVp80 、 https://reurl.cc/xLKDYE 、 https://reurl.cc/krA8rG 、 https://reurl.cc/XqoeMD 、 https://reurl.cc/eLq9lm 、 https://reurl.cc/97mjex 因材網(資科司) IV
太陽能 (Solar energy) 1.認識太陽能發電原理。 2.了解太陽能發電在台灣的推動情況。 3.認識太陽能發電的爭議。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YVklM4、https://reurl.cc/j3mdX2 因材網(資科司) IV
生質能(Bioenergy) 1.了解生質能源的來源。 2.了解生質能源的優點與隱憂。如:產生能源或燃燒過程中可能釋放甲烷、氮化物。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WR8dak 因材網(資科司) IV
地熱能(Geothermal Power) 1.認識全球適合發展地熱的地點與具備條件。 2.了解台灣目前的地熱發展優勢與現況。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54eojV、 https://reurl.cc/97bEov 、 https://reurl.cc/A4xgVY 、 https://reurl.cc/prKdn4 、 https://reurl.cc/13Dg6W 因材網(資科司) IV
都市水文循環系統改變(Changes in the urban hydrological cycle system) 1.瞭解淡水改變的原因。 2.瞭解需要採取那些措施來減緩或適應這種變化。 3.認識藍水資源的壓力主要來自於農業和工業的過度使用,讓地下水庫難以獲得充分地補充;都市化、現代化則加速改變了地貌及河川流向,大面積的水泥地和柏油路讓雨水無法滲透到地底,直接影響水循環的平衡。 4.了解綠水資源的壓力則來自於森林砍伐及氣候變遷。這將會改變當地的生態圈的健全、土壤碳匯、以及大氣中的水循環。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lg6Q7l 、 https://reurl.cc/N4eYb9 、 https://reurl.cc/2zqKgm 因材網(資科司) IV
儲能(Energy storage) 1.認識儲電裝置原理。 2.認識儲電種類。 3.了解儲電設備的優缺點。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80bGlb、https://reurl.cc/prKdD4、https://reurl.cc/QeQY3o 因材網(資科司) IV
化石燃料(Fossil Fuel) 1.了解化石燃料之定義、種類與預估存量。 2.了解能源消耗之現況。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VNVn45 、 https://reurl.cc/yYVKk8 、 https://reurl.cc/E4dbbg 、 https://reurl.cc/37VbkX 因材網(資科司) IV
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 1.了解能源效率代表意義,級數越小、耗能越少、越省電,知道選購家電時應優先考量能效級數小的產品。 2.能認明能效標示,了解能源效率與家電之關係,知道如何查詢能效標示。 3.明白能源效率分級基準是會改變的。 4.覺知節能標章與能源效率之關係。節能標章為自願性認證,只要是通過節能標章認證的產品,就代表該產品為同類產品的前15%至30%的高能源效率產品,或是該產品的能源效率比國家標準要高出10%至50%。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RWM8jG 、 https://reurl.cc/dLZ9Dk 、 https://reurl.cc/VNV716 因材網(資科司) IV
衝突礦產(conflict minerals) 1.認識衝突礦產對於各產業的影響。 2.認識錫Sn、鉭Ta、鎢W、金Au4種礦產。 3.實施管制的目的在於,通過使產品中使用上述礦物的企業調查供應商並公佈相關資訊,斷絕武裝勢力的資金來源。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A4xgxQ 、 https://reurl.cc/67WyWr 因材網(資科司) IV
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 1.了解熱島效應之定義與影響,如:(1)溫度升高,能源供給壓力增加、(2)日照時數減少、(3)相對濕度減少、(4)降水型態改變,都市水患機率增加、(5)空氣品質降低等。 2.認識因應熱島效應之作法,如:(1)擴大對都市綠地、河川及農地等自然環境的保育、(2)新建築須符合節能標準、(3)道路使用透水鋪面、打造海綿城市等。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2zqLl9 、 https://reurl.cc/QeQYWq 、 https://reurl.cc/2zqKAa 、 https://reurl.cc/mr1xE7 因材網(資科司) IV
在地居民集體權利與環境正義(上) 【上集】 1.分析環境保護政策可能對不同社會群體造成的影響,特別是原住民族或經濟弱勢族群 2.說明環境正義的概念,強調公平分配環境資源和保護弱勢群體經濟弱勢族群免受環境危害 3.討論如何透過法律、政策和社會運動來促進環境正義,以及確保受影響社區的參與權和決策權 因材網(資科司) V
在地居民集體權利與環境正義(下) 【下集】 1.介紹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政策目的,探討其因環境保護政策而受到的限制 2.分析原住民禁伐補償族集體權利相關政策的內容、爭議以及理解補償正義的重要性 因材網(資科司) V
土地利用發展與環境影響評估(上) 【上集】 1.簡單介紹我國土地利用的歷史和現況,包括農業、工業、城市發展和自然保護區 2.介紹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綜合考量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來減少衝突和促進永續發展 3.介紹我國《國土計畫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與其所遭遇到的問題 因材網(資科司) V
土地利用發展與環境影響評估(下) 【下集】 1.介紹我國《環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 2.介紹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並舉實例說明之 3.介紹我國《環境教育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並探討其在教育現場如何落實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經濟發展權衡與議題呈現(上) 【上集】 1. 以我國重大公共建設為例,探討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2. 探討如何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如發展綠色產業、推動循環經濟等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經濟發展權衡與議題呈現(下) 【下集】 1. 分析媒體如何呈現環境議題,以及媒體報導的立場和角度再製過程如何影響大眾的認知,尤其在補償正義的議題上 2. 學習批判性地閱讀和分析媒體資訊,辨別環境經濟發展訊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避免被媒體的片面報導所誤導 3. 了解如何以公民記者的身分及角度,紀錄及傳遞環境議題的相關訊息,以支持公平正義的行動擴大形塑環境保護的價值觀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系統服務與價值(上) 上集: 1.解釋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生態系服務最常被分類為支持服務、供給、調節、文化等四大類別。 2.生態系服務是指人們從生態系統獲得的好處。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調查國人對12種生態系服務的重要性認知,結果顯示,森林穩定土壤、預防土石流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國人認為最重要的第一名;其次為調節微氣候;第三名為吸存二氧化碳,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碳吸存功能 3.臺灣擁有近60%的森林覆蓋率,豐富多變的森林資源,相對提供多樣化的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 原文網址: https://www.tf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95&s=3092https://kmweb.m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2364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系統服務與價值(下) 下集: 高美濕地位於臺中市清水區,面積約700公頃,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團隊於2011年進行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量化研究,結果如下: 水質淨化:​濕地每年可處理約25.92萬CMD(每日立方公尺)的污水,若以興建污水處理廠替代,需投入約109億元。​ 海岸防護:​濕地的存在可減緩海嘯侵襲,若以建造堤防替代,估計需花費約1.365億元。​ 碳吸存:​濕地每年可吸存約112公噸的碳,若以碳交易價格每公噸550元計算,價值約為6.16萬元。​ 氧氣產生:​濕地每年可產生約480公噸的氧氣,價值約為3.07億元。​ 初級生產力:​濕地的初級生產力可支持外部生態系統,每年價值約為4.15億元。​ 生物多樣性:​濕地孕育的魚苗等生物資源,每年價值約為4億元。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及環境資訊中心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上) 生物多樣性(上) 1.了解生物多樣性中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系多樣性的定義 2.基因多樣性→族群大小與基因庫(gene pool)與等位基因多型性的關係 3.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與物種均勻度(species evenness)以及影響物種多樣性的因子 4.生態系多樣性→臺灣島生態系多樣性與棲地保育政策 5.活動一:觀察校園或住家周邊公園或選定一處小範圍的自然環境區域,調查其物種種類並計算其物種豐富度以及物種均勻度。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下) 生物多樣性(下) 1.了解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後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 2.基因多樣性被破壞→基因漂變(genetic drift)與漩渦式滅絕(extinction vortex)的關係 3.物種多樣性被破壞→物種的減少或消失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對其他種群產生連鎖反應 4.生態系多樣性被破壞→造成生態系服務價值降低以及物種多樣性降低。例如,珊瑚礁白化對海洋生態系造成的影響 5.活動二:利用手機下載iNaturalist app軟體,並學習觀察並紀錄物種。 活動三:討論何為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如何成為公民科學家? 因材網(資科司) V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食物鏈的危機(上) 上集 1.了解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界食物鏈及食物網造成不可逆的危害與長遠影響(例如“過漁”、“優養化”等人類活動造成水母大爆發;介紹台灣海鮮選擇指南) 2.了解能量流動以及營養階層與食物鏈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V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食物鏈的危機(下) 下集 3.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與食物鏈的關聯,並探討透過上述作用產生的汙染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蜂群、鳥類的影響) 4.活動:學生可了解自身周遭的水域(河流、湖泊及海岸)有何種廢棄物及汙染並透過專題製作、小論文或組織活動移除廢棄物等方式關心此議題。 因材網(資科司) V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上)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上) 1.了解何謂外來種、外來入侵種及馴化物種的涵義 2.說明外來入侵種進入臺灣的途徑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態衝擊 3.活動一:觀察並記錄校園以及居住地周遭是否有入侵種生物。 因材網(資科司) V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下)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下) 1.說明目前危害台灣生態環境的入侵種名單 2.舉例說明入侵種植物(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動物(綠鬣蜥、班腿樹蛙)等,對台灣生態的衝擊 3.建立對於臺灣入侵種動植物識別能力及通報技能 4.活動二:參加政府或民間NGO團體所組織的入侵種移除活動,並將參與過程撰寫成學習歷程檔案。 因材網(資科司) V
海洋汙染與保育(上) 1.探討海洋汙染的來源,例如塑膠垃圾、廢水排放、油汙染等。 2.說明海洋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影響。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少對海洋的汙染,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參與淨灘活動等。 海洋友善(上)-防曬乳與海洋生態的關聯 1.防曬乳的成分解析 修改大範圍 在回來講內容 2.有害成分如何影響海洋生態? 3.全球現行的防曬乳環保法規 因材網(資科司) V
海洋汙染與保育(下) 1.探討海洋汙染的來源,例如塑膠垃圾、廢水排放、油汙染等。 2.說明海洋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影響。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少對海洋的汙染,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參與淨灘活動等。 海洋友善(下)如何選擇海洋友善的防曬方式? 1.海洋友善防曬乳的選擇 (從分子結構探討) 2.認識海洋友善標章 3.行動倡議與公民參與(有哪些替代方法與倡議) 因材網(資科司) V
氣候變遷與生態正義(上) 生態正義(上) 1. 人類哪些活動導致氣候變遷?(例如:排放溫室氣體、破壞棲地、汙染海洋.....)目前全世界已有哪些明顯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案例? 2. 簡單說明生態正義的定義與重要性。 3. 以高山旅遊與森林破壞為例,揭露氣候變遷對臺灣高山生態的影響,例如玉山杜鵑、冠羽畫眉、黃腹琉璃等鳥類逐漸向高海拔移動,最終可能無處可去。 因材網(資科司) V
氣候變遷與生態正義(下) 生態正義(下) 4. 以海洋汙染及全球暖化為例,揭露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生態系的影響,例如珊瑚白化、鯨豚擱淺等。 5. 如何應對生態不正義的問題?帶領學生從個人行動做起,思考解決方案。 6. 延伸活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從企業作為或政府政策方面,思考解決方案。 7. 思辨:思考透過人為方式,將瀕危物種移植到合適的新棲地可以解決物種滅絕的問題嗎?這是生態正義嗎?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正義下的生態工法(上) 生態工法(上) 1. 介紹生態工法的概念和目標,並由學生上網搜尋資料,找出各種符合永續和保育的施工方式。 2. 以台北市第一個以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河--信義區「虎山 溪」的綠化及復育成功案例,最終出現了久違的螢火蟲。 3. 比較傳統工法和生態工法的差異。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正義下的生態工法(下) 生態工法(下) 1. 列舉還有哪些生態工法的技術:(1)道路工程:交通管理、大眾運輸 (2)水利工程:利用多孔隙的河川生態 (3)都市工程:增加綠化面積。 2. 詳細介紹,如:生態廊道、改良式獵具(踏板直徑、套索線徑、止滑套的改善,確保黑熊、石虎、貓隻不會被誤抓,也能避免傳統山豬吊容易傷害動物的缺點)、魚梯…... 3. 延伸活動與思辨: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以改善校園為目標,思考有哪些符合生態工法的方案,可應用在自己的校園之中。 因材網(資科司) V
自然書寫(上) 上集 1、自然寫作的核心概念與範圍 2、發現自然——自然書寫的基礎 3、自然觀察與知覺訓練:五感觀察練習-讓自然變化可觸 討論問題: (1).文本如何運用感官描寫來呈現自然? (2). 快速寫作:「請以五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描寫你觀察到的自然場景」 因材網(資科司) V
自然書寫(下) 下集 人與自然——自然書寫的情感與思辨 1、 探索自然書寫中的環境哲思與人與自然的關係 2、 生命與環境的變化-人與自然的時間感 3、 自然書寫的視角轉換 討論問題: (1) 作者在文本中如何看待自然與人生? (2) 寫作練習:「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與自然的一次相遇,並嘗試融入思辨」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美學(上) 上集: 1、讓學生初步了解環境美學與山水環境的概念 2、透過視野與聲音,引導學生體驗環境美學 問題1:「如果你現在身處這個環境,你會有什麼感受?」請嘗試以一段話說明 問題2:這個環境讓你聯絡想到什麼話?或者是文學?請試著將這個感受和過去所學連結並舉例說明之。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美學(下) 下集: 1、認識山水意境:探索山水如何成為環境美的象徵 2、理解文本表達:分析古人如何描寫自然景緻之美 3、環境美學的核心:自然之美不只是視覺經驗,更影響人的心境與價值觀念 延伸思考: 問題一:現代社會是否還有「桃花源」這樣的環境嗎? 問題二:我們該城市正在營造「環境美學」嗎? 因材網(資科司) V
在地居民集體權利與環境正義(上) 【上集】 1.分析環境保護政策可能對不同社會群體造成的影響,特別是原住民族或經濟弱勢族群 2.說明環境正義的概念,強調公平分配環境資源和保護弱勢群體經濟弱勢族群免受環境危害 3.討論如何透過法律、政策和社會運動來促進環境正義,以及確保受影響社區的參與權和決策權 因材網(資科司) V
在地居民集體權利與環境正義(下) 【下集】 1.介紹原住民傳統領域的政策目的,探討其因環境保護政策而受到的限制 2.分析原住民禁伐補償族集體權利相關政策的內容、爭議以及理解補償正義的重要性 因材網(資科司) V
土地利用發展與環境影響評估(上) 【上集】 1.簡單介紹我國土地利用的歷史和現況,包括農業、工業、城市發展和自然保護區 2.介紹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透過綜合考量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來減少衝突和促進永續發展 3.介紹我國《國土計畫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與其所遭遇到的問題 因材網(資科司) V
土地利用發展與環境影響評估(下) 【下集】 1.介紹我國《環境基本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 2.介紹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並舉實例說明之 3.介紹我國《環境教育法》的立法目的及規範內容,並探討其在教育現場如何落實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經濟發展權衡與議題呈現(上) 【上集】 1. 以我國重大公共建設為例,探討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2. 探討如何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如發展綠色產業、推動循環經濟等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經濟發展權衡與議題呈現(下) 【下集】 1. 分析媒體如何呈現環境議題,以及媒體報導的立場和角度再製過程如何影響大眾的認知,尤其在補償正義的議題上 2. 學習批判性地閱讀和分析媒體資訊,辨別環境經濟發展訊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避免被媒體的片面報導所誤導 3. 了解如何以公民記者的身分及角度,紀錄及傳遞環境議題的相關訊息,以支持公平正義的行動擴大形塑環境保護的價值觀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系統服務與價值(上) 上集: 1.解釋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生態系服務最常被分類為支持服務、供給、調節、文化等四大類別。 2.生態系服務是指人們從生態系統獲得的好處。農業部林業試驗所調查國人對12種生態系服務的重要性認知,結果顯示,森林穩定土壤、預防土石流的水土保持功能,是國人認為最重要的第一名;其次為調節微氣候;第三名為吸存二氧化碳,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碳吸存功能 3.臺灣擁有近60%的森林覆蓋率,豐富多變的森林資源,相對提供多樣化的森林生態系服務功能。 原文網址: https://www.tfri.gov.tw/News_Content.aspx?n=7495&s=3092https://kmweb.moa.gov.tw/knowledgebase.php?id=2364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系統服務與價值(下) 下集: 高美濕地位於臺中市清水區,面積約700公頃,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團隊於2011年進行了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量化研究,結果如下: 水質淨化:​濕地每年可處理約25.92萬CMD(每日立方公尺)的污水,若以興建污水處理廠替代,需投入約109億元。​ 海岸防護:​濕地的存在可減緩海嘯侵襲,若以建造堤防替代,估計需花費約1.365億元。​ 碳吸存:​濕地每年可吸存約112公噸的碳,若以碳交易價格每公噸550元計算,價值約為6.16萬元。​ 氧氣產生:​濕地每年可產生約480公噸的氧氣,價值約為3.07億元。​ 初級生產力:​濕地的初級生產力可支持外部生態系統,每年價值約為4.15億元。​ 生物多樣性:​濕地孕育的魚苗等生物資源,每年價值約為4億元。來源: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及環境資訊中心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上) 生物多樣性(上) 1.了解生物多樣性中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以及生態系多樣性的定義 2.基因多樣性→族群大小與基因庫(gene pool)與等位基因多型性的關係 3.物種多樣性→物種豐富度(species richness)與物種均勻度(species evenness)以及影響物種多樣性的因子 4.生態系多樣性→臺灣島生態系多樣性與棲地保育政策 5.活動一:觀察校園或住家周邊公園或選定一處小範圍的自然環境區域,調查其物種種類並計算其物種豐富度以及物種均勻度。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生物多樣性及其重要性(下) 生物多樣性(下) 1.了解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後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 2.基因多樣性被破壞→基因漂變(genetic drift)與漩渦式滅絕(extinction vortex)的關係 3.物種多樣性被破壞→物種的減少或消失可能使整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對其他種群產生連鎖反應 4.生態系多樣性被破壞→造成生態系服務價值降低以及物種多樣性降低。例如,珊瑚礁白化對海洋生態系造成的影響 5.活動二:利用手機下載iNaturalist app軟體,並學習觀察並紀錄物種。 活動三:討論何為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如何成為公民科學家? 因材網(資科司) V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食物鏈的危機(上) 上集 1.了解人類活動對於自然界食物鏈及食物網造成不可逆的危害與長遠影響(例如“過漁”、“優養化”等人類活動造成水母大爆發;介紹台灣海鮮選擇指南) 2.了解能量流動以及營養階層與食物鏈的關係 因材網(資科司) V
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食物鏈的危機(下) 下集 3.生物累積(bioaccumulation)和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與食物鏈的關聯,並探討透過上述作用產生的汙染對人類造成的影響(例如、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蜂群、鳥類的影響) 4.活動:學生可了解自身周遭的水域(河流、湖泊及海岸)有何種廢棄物及汙染並透過專題製作、小論文或組織活動移除廢棄物等方式關心此議題。 因材網(資科司) V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上)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上) 1.了解何謂外來種、外來入侵種及馴化物種的涵義 2.說明外來入侵種進入臺灣的途徑以及可能造成的生態衝擊 3.活動一:觀察並記錄校園以及居住地周遭是否有入侵種生物。 因材網(資科司) V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下) 外來種入侵與生態衝擊(下) 1.說明目前危害台灣生態環境的入侵種名單 2.舉例說明入侵種植物(小花蔓澤蘭、銀合歡);動物(綠鬣蜥、班腿樹蛙)等,對台灣生態的衝擊 3.建立對於臺灣入侵種動植物識別能力及通報技能 4.活動二:參加政府或民間NGO團體所組織的入侵種移除活動,並將參與過程撰寫成學習歷程檔案。 因材網(資科司) V
海洋汙染與保育(上) 1.探討海洋汙染的來源,例如塑膠垃圾、廢水排放、油汙染等。 2.說明海洋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影響。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少對海洋的汙染,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參與淨灘活動等。 海洋友善(上)-防曬乳與海洋生態的關聯 1.防曬乳的成分解析 修改大範圍 在回來講內容 2.有害成分如何影響海洋生態? 3.全球現行的防曬乳環保法規 因材網(資科司) V
海洋汙染與保育(下) 1.探討海洋汙染的來源,例如塑膠垃圾、廢水排放、油汙染等。 2.說明海洋汙染對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影響。 3.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從自身做起,減少對海洋的汙染,例如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參與淨灘活動等。 海洋友善(下)如何選擇海洋友善的防曬方式? 1.海洋友善防曬乳的選擇 (從分子結構探討) 2.認識海洋友善標章 3.行動倡議與公民參與(有哪些替代方法與倡議) 因材網(資科司) V
氣候變遷與生態正義(上) 生態正義(上) 1. 人類哪些活動導致氣候變遷?(例如:排放溫室氣體、破壞棲地、汙染海洋.....)目前全世界已有哪些明顯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案例? 2. 簡單說明生態正義的定義與重要性。 3. 以高山旅遊與森林破壞為例,揭露氣候變遷對臺灣高山生態的影響,例如玉山杜鵑、冠羽畫眉、黃腹琉璃等鳥類逐漸向高海拔移動,最終可能無處可去。 因材網(資科司) V
氣候變遷與生態正義(下) 生態正義(下) 4. 以海洋汙染及全球暖化為例,揭露氣候變遷對珊瑚礁生態系的影響,例如珊瑚白化、鯨豚擱淺等。 5. 如何應對生態不正義的問題?帶領學生從個人行動做起,思考解決方案。 6. 延伸活動: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從企業作為或政府政策方面,思考解決方案。 7. 思辨:思考透過人為方式,將瀕危物種移植到合適的新棲地可以解決物種滅絕的問題嗎?這是生態正義嗎?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正義下的生態工法(上) 生態工法(上) 1. 介紹生態工法的概念和目標,並由學生上網搜尋資料,找出各種符合永續和保育的施工方式。 2. 以台北市第一個以生態工法整治的溪河--信義區「虎山 溪」的綠化及復育成功案例,最終出現了久違的螢火蟲。 3. 比較傳統工法和生態工法的差異。 因材網(資科司) V
生態正義下的生態工法(下) 生態工法(下) 1. 列舉還有哪些生態工法的技術:(1)道路工程:交通管理、大眾運輸 (2)水利工程:利用多孔隙的河川生態 (3)都市工程:增加綠化面積。 2. 詳細介紹,如:生態廊道、改良式獵具(踏板直徑、套索線徑、止滑套的改善,確保黑熊、石虎、貓隻不會被誤抓,也能避免傳統山豬吊容易傷害動物的缺點)、魚梯…... 3. 延伸活動與思辨:以小組討論的方式,以改善校園為目標,思考有哪些符合生態工法的方案,可應用在自己的校園之中。 因材網(資科司) V
自然書寫(上) 上集 1、自然寫作的核心概念與範圍 2、發現自然——自然書寫的基礎 3、自然觀察與知覺訓練:五感觀察練習-讓自然變化可觸 討論問題: (1).文本如何運用感官描寫來呈現自然? (2). 快速寫作:「請以五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描寫你觀察到的自然場景」 因材網(資科司) V
自然書寫(下) 下集 人與自然——自然書寫的情感與思辨 1、 探索自然書寫中的環境哲思與人與自然的關係 2、 生命與環境的變化-人與自然的時間感 3、 自然書寫的視角轉換 討論問題: (1) 作者在文本中如何看待自然與人生? (2) 寫作練習:「請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與自然的一次相遇,並嘗試融入思辨」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美學(上) 上集: 1、讓學生初步了解環境美學與山水環境的概念 2、透過視野與聲音,引導學生體驗環境美學 問題1:「如果你現在身處這個環境,你會有什麼感受?」請嘗試以一段話說明 問題2:這個環境讓你聯絡想到什麼話?或者是文學?請試著將這個感受和過去所學連結並舉例說明之。 因材網(資科司) V
環境美學(下) 下集: 1、認識山水意境:探索山水如何成為環境美的象徵 2、理解文本表達:分析古人如何描寫自然景緻之美 3、環境美學的核心:自然之美不只是視覺經驗,更影響人的心境與價值觀念 延伸思考: 問題一:現代社會是否還有「桃花源」這樣的環境嗎? 問題二:我們該城市正在營造「環境美學」嗎?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 (上集-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 以台灣21世紀議程國家永續發展願景與策略綱領架構圖 介紹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的背景、目標和主要內容,說明其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聯。 https://images.app.goo.gl/SPezSoQH748BXPur8 因材網(資科司) V
認識臺灣二十一世紀議程 (下集-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 了解新世代環境教育發展(NEED)的內涵,以及它如何因應永續發展挑戰,具備系統性環境知識與能力。 討論議題: 如果你能設計一項校園永續行動,你會做什麼?為什麼這件事對你有意義? 因材網(資科司) V
臺灣 CSR政策 (上集-什麼是CSR) 1每天都會接觸到企業(如便利商店、飲料品牌、電商平台等),企業履行的「社會責任」影響消費行為與生活態度。 2.常見CSR行動: 推動環保(如減碳、減廢) 支持公益(如捐贈、志工服務) 保障員工權益(如平等僱用、友善職場) 投資地方社區發展(如支持偏鄉教育) 討論議題: 哪些企業推動協助台灣本土物種之保育或是協助偏鄉醫療? 因材網(資科司) V
臺灣 CSR政策 (下集-我的CSR) 1.作為消費者,「是否支持有良好CSR的品牌」,例如:支持減塑企業、購買公平貿易商品。 2.未來成為企業員工或創業者時,如何在經營中實踐「責任感」與「社會價值」。 討論議題: 你會因為品牌有「友善環保/公平交易」而影響消費選擇嗎? 如果你是一家連鎖飲料店的經營者,試著規劃「企業社會責任」 因材網(資科司) V
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生活 上集:文化如何形塑生活與永續的想像 1.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文化習慣來自傳統或在地智慧。 2.文化影響生活方式的例子:介紹如輪耕、水梯田、高腳屋、傳統建築等,說明文化與自然環境的連結。 3.全球化下文化的挑戰:說明現代化如何讓許多永續文化做法消失,影響環境與社會。 4.文化如何促進永續發展:以原住民生態知識、社區共管模式,展現文化智慧對永續的貢獻。 因材網(資科司) V
文化多樣性與永續生活 下集:文化韌性 × 好生活 × 永續行動力 1.不同文化的發展價值觀:舉例不丹的幸福指數與現代城市生活,對照不同的生活理念。 2.文化如何面對氣候變遷:分享吐瓦魯、荷蘭等地的案例,說明文化適應與創新。 3.傳統智慧中的永續對策:介紹竹建築、綠屋頂等技術,結合傳統與現代應對環境變遷。 因材網(資科司) V
科技發展與永續的平衡 (上集) 當科技會觀天測地:數位工具守護環境 數位科技環境監測的概念介紹 1.環境監測是什麼?為何重要? 2.數位科技如何強化監測效率與準確性(如:感測器、AI、IoT) 案例一:空氣盒子(AirBox)在校園或社區的應用:即時監測空氣品質 案例二:AI 預測極端天氣與災害風險:包含資料整合與預警功能、協助防災與政策決策 案例三:智慧農業的環境感測應用:土壤、水分、氣象監控→減少資源浪費、提升耕作效率 因材網(資科司) V
科技發展與永續的平衡 (下集) 當創新遇上地球危機:科技的選擇題 一、綠色科技與永續創新:說明綠色科技的意義:利用對環境友善的技術來解決問題。例子:校園太陽能發電(節能減碳、教育功能)、智慧農業應用(精準灌溉、減少化肥污染) 二.科技倫理中的環境與永續責任 1.科技倫理的定義:科技倫理中的環境與永續責任,是指在科技開發與使用過程中,應對自然環境與未來世代負起道德責任,並思考科技是否真正符合公平、正義與長遠永續的價值。 2科技倫理的重要性:科技發展不能只看效率與獲利,也要考量它可能帶來的污染、資源枯竭與社會不公平。從行動裝置汰換到時尚產業,都牽涉科技與環境倫理的抉擇。例子:(1)電子垃圾問題與資源浪費(2)歐盟「可修手機政策」作為負責任設計的範例(3)快時尚的水污染與勞動剝削問題 因材網(資科司) V
物質需求與心靈滿足(上) (上集--物質需求) 1. 認識「極簡生活」,並從環境、個人、社會層面探討極簡生活的價值,包括降低環境負擔、提升專注力、增加財務自由、心靈滿足。 2. 如何實踐極簡生活?以降低環境負擔為例,呈現各國循環經濟的經典範例,如:美國起家的零廢棄購物平臺、荷蘭史基浦機場租借照明服務、全球都在使用的循環杯…...(此處將EE節點處的綠色消費概念合併過來) 3. 以實例,帶領學生理解"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層次差異。 因材網(資科司) V
物質需求與心靈滿足(下) (下集--心靈滿足) 1. 呈現擁有許多卻心靈空虛的真實案例。 2. 延伸活動:讓學生討論自己在何種情況下會感到心靈滿足? 並互相分享。 3. 思辨:如果全球的人都開始極簡生活,會發生什麼事?(經濟、產業、環境) 因材網(資科司) V
從「機會成本」看永續發展(上) (上集-以機會成本角度看永續發展) 1.以機會成本角度看永續發展,如二仁溪廢五金事件,短期內經濟收益高,但導致河川及土壤污染。短暫利益換來長久損害,影響未來世代生存環境,這是不可逆的選擇成本。 2.透過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衝突案例,理解機會成本在決策中的重要性。 已經發生的例子:二仁溪廢五金專區、中石化污染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焦土台鹼安順廠 *二仁溪廢五金專區:歷史的傷痛─二仁溪|廢五金和熔煉業導致河川重金屬汙染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947 【環境考古】二仁溪的煉金術師|那些深埋地底下的故事(我們的島 1111集 2021-06-28)https://youtu.be/YSR-b_JkmG0?si=WGegqwn1bzXRA5fg *中石化污染: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穿梭島嶼20年 污染篇】焦土 台鹼安順廠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4079 因材網(資科司) V
從「機會成本」看永續發展(下) (下集-永續發展模式) 1.探索永續發展模式,以台灣有機農場為例,運用友善生產與循環經濟,在發展與保護間取得平衡,創造兼顧經濟與環境的解決 因材網(資科司) V
簡樸生活與綠色消費(上) 上集: 「一個人愈能夠放下,他就愈富有。」——大衛.梭羅 4 ,《湖濱散記》,日本人只需要五分鐘就能為一次長途旅行做好準備。他需求不多。他不需要各種羈絆,不需要家具,只需要很少衣服就能生活,這種能力讓他在長期的生活競爭中占據優勢。」——小泉八雲,《心》,在生活藝術中,節儉是一種實用哲學,因為極簡樸的生活可以提高生活品質 人的本質並不存在於物質中,實踐極簡主義,須有精神與智力的儲備所有人都能選擇那種擁有極少的富有,但重要的是有勇氣把信念堅持到底。 1.長期關注時尚永續議題的非政府組織Remake發起「#無新衣挑戰」,這個挑戰要求參與者在90天內不購買任何新衣服,或者只能購買二手服裝,目前已經有超過8400人次響應。Remake官網提到,當你成功完成這個挑戰,將可以減少9公斤的垃圾、省下3900公升的水資源和上千元的花費。 時尚產業每年消耗215兆公升的水資源、產生了2%到8%的碳排放,高於航空業的碳排,並且排放大量塑膠微粒到海洋中,占海洋塑膠污染總量的9%。 2.根據《BBC》報導,英國牛津大學研究收集了五萬5000名受試者的數據並分析後發現,以成年人一日所需約2000大卡的熱量來看,若依照不同飲食型態統計平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多肉主義者(high meat-eaters,指每日攝取超過100公克的肉類)平均會產生10.24公斤的碳排放;而少肉主義者(low meat-eaters,指每日攝取約50公克或更少的肉類)則平均會產生5.37公斤的碳排;魚素飲食4.74公斤;素食飲食4.16公斤;純素飲食者製造的碳排則可低至2.47公斤。由此可以看出多肉的飲食習慣,碳排遠大於其他飲食習慣者的排放二倍到五倍之多。 因材網(資科司) V
簡樸生活與綠色消費(下) 下集: 小行星基金會創辦人 Anna Lappe曾說:「每一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以消費者的力量督促生產者改變對待環境的方式,這是「綠色消費」的宗旨。成為一位綠色消費者,意味著購物(或不購物)前充分了解產品背後的環境資訊 1.拒絕使用一次性塑膠產品,如塑膠袋、吸管、免洗餐具,許多具有環保意識的創業者盡心研發,嘗試藉由「可食餐具」解決一次性餐具的需求,讓消費者能夠「吃完餐點吃餐具」,真正做到零垃圾又有趣味! 2.購買耐用、高品質產品,減少頻繁更換與資源浪費 3.攜帶可重複使用的環保袋、保溫杯、便當盒代替一次性用品 4.將廢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池)送至專業回收站,避免污染 5.手機、電器、家具等損壞時,先送修而非直接更換新產品 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2009070028 因材網(資科司) V
慣行農業vs永續農業(上) 上集: 1.介紹慣行農業使用化肥與農藥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危害 2.介紹永續農業的定義 3.介紹臺灣永續農業的演變的脈絡與農產品標章 活動一:實地到住家附近的超市或賣場去調查農產品的標章,比較農產品售價與標章的差異 因材網(資科司) V
慣行農業vs永續農業(下) 下集: 1.介紹具備永續農業概念的青年農夫如何經營自己的農場進行有機的農產品栽培 2.介紹農夫如何運用創意巧思將農業廢棄物轉換成農業副產品創造營收 3.介紹農事工作如何變成有趣的農業體驗活動與食農教育,開創休閒農業旅遊,打造農業成為六級產業 4.活動二:引導學生討論永續農夫須具備的能力和可能面臨的挑戰(如氣候變遷造成的農業損失...等),並探討可以因應的措施與工作態度 因材網(資科司) V
新淨零時代的綠生活與綠領人才(一) 第一集: 1.介紹臺灣制定2050淨零轉型政策的緣由 2.說明臺灣2050淨零轉型的12項關鍵策略 活動一:引導學生討論個人如何落實12項關鍵策略,或可以從哪個策略開始行動? 因材網(資科司) V
新淨零時代的綠生活與綠領人才(二) 第二集: 1.說明淨零綠生活作為2050淨零轉型的優先推動方案之概念 2.介紹淨零綠生活需落實的三個面向-「玩得夠綠-綠色旅遊」、「宅得夠綠-綠色居家」與「買得夠綠-綠色消費」 3.從「玩得夠綠-綠色旅遊」導入生態旅遊概念的認識與相關人才需求介紹 活動二:引導學生進行一個符合生態旅遊概念的旅行安排 因材網(資科司) V
新淨零時代的綠生活與綠領人才(三) 第三集: 1.從「宅得夠綠-綠色居家」導入綠建築概念的認識與相關人才需求介紹 2.從「買得夠綠-綠色消費」導入綠色設計的認識與相關人才需求介紹 活動三:引導學生分享自身曾經落實的綠色居家概念 活動四:引導學生嘗試進行書包或生活用品的綠色設計,如利用麻繩編織飲料環保提袋 因材網(資科司) V
新淨零時代的綠生活與綠領人才(四) 第四集: 1.2050淨零轉型政策對企業的衝擊與影響 2.企業需求之綠領人才領域與職缺 3.企業需求之綠領人才之相關科系 4.企業需求之綠領人才之相關證照 5.企業需求之綠領人才需具備的特質與態度 活動五:引導學生針對自己目前學習的領域討論未來從事相關綠領工作的可能性? 因材網(資科司) V
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延伸國中內涵,如下 : 1.了解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的由來。 聯合國於1992年於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地球高峰會」(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 Rio Earth Summit)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旨在避免人類行為對氣候系統造成干擾,以減緩氣候變遷,並因應其所造成之影響。UNFCCC嗣開放各國簽署,經50國批准後於1994年3月21日生效,目前有197個締約方,秘書處設於德國波昂,每年召開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 2.認識COP重要決議與目標願景,如:COP3京都議定書、COP21巴黎協定等。 1997年日本京都COP3通過「京都議定書」,主要規範已開發國家的減量責任;2015年法國巴黎COP21通過「巴黎協定」,為全球首次融入所有締約方共同但有區別的減量責任,總體目標是將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控制於較工業化前上升2度C內,並致力將全球均溫控制於1.5度C內。 3.台灣在UNFCCC與COP相關會議的參與。 我雖非UNFCCC締約方,早期由環境部(前身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統籌組團,以「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NGO等以觀察員名義參與COP相關會議活動,即時掌握國際因應氣候變遷的發展動態,近年來越來越多NGO與事業團體亦深感相關會議之影響力,參與層面逐漸擴大,說明了國際公約的決議,密切的對不同對象產生實質的影響。 參考資源:中華民國外交部 (增加其他觀點) 因材網(資科司) V
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 1.了解巴黎協定的背景及其重要性 2. 認識巴黎協定的目標 3.了解巴黎協定的氣候行動與規範 4. 分析巴黎協定對台灣相關產業有何影響? 資料來源: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23).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PCC AR6 SYR SPM). IPCC.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因材網(資科司) V
NDC(國家自訂貢獻) 1.了解NDC與巴黎協定的關係。 2.比較不同發展程度的國家 NDC 的異同 3.探討台灣如何參與NDC的相關政策--《氣候變遷因應法》與 2050 淨零排放目標 資料來源: https://www.cca.gov.tw/information-service/publications/glossary/1614.html 氣候變遷專有名詞手冊,各締約方提交以 2030 年為目標的「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簽署經「巴黎協定」生效後,原提交之「國家自定預期貢獻」產生正式效力,轉為「國家自定貢獻」(NDC) 並登載於「NDC 登錄簿」(NDC Registry)。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費 1. 認識碳費的概念與其目的。 2. 了解碳費的徵收對象與徵收方式。(以企業為案例說明) 3. 比較碳費與碳稅的異同。 4. 氣候變遷因應法中碳費的用途。 來源:https://oaout.moenv.gov.tw/laW/LawContent.aspx?id=GL007914 https://www.moenv.gov.tw/page/C4405EE8E0558CFC/338e7763-a85e-4446-ab33-37ed8511d0bf https://orgws.kcg.gov.tw/001/KcgOrgUploadFiles/458/relfile/77026/455620/215d94f9-1f58-4769-a359-a3528cbcb811.pdf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權與碳交易(Carbon Rights & Emissions Trading) 1.認識碳權和碳交易的概念及方式(碳權不是排放的權利,而是減量專案的額度,國內是自願性、專案性的減量後,可供抵減的額度) 2.了解碳權與碳交易之間的關聯 3.比較國內外碳權與碳交易應用之異同 4.舊制碳權與碳交易的常見缺點 因材網(資科司) V
巴黎協定額度機制(PACM) 1.了解巴黎協定額度機制的目標和運作方式 2.認識巴黎協定額度機制在國際碳市場的角色 3. 區分PACM 與其他碳交易機制(如自願碳市場、國內碳定價等)的異同。 4.比較不同國家如何參與 PACM,以及其對減排目標的貢獻。 資料來源: https://unfccc.int/process-and-meetings/the-paris-agreement/article-64-mechanism?utm_source=chatgpt.com 因材網(資科司) V
各類國家之減碳策略與壓力 1.認識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為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主要減碳策略 2.解釋為何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國家在制定與實施減碳策略時會面臨不同的壓力 3.能針對一個指定的國家,描述其可能採取的至少兩種具體的減碳策略,並說明該國在推動這些策略時可能遭遇的至少一種主要壓力(生活化案例) 4.比較分析至少兩個已開發國家或兩個開發中國家在減碳策略上的異同之處 ,並評估 其減碳策略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洩漏 1.定義與描述碳洩漏現象 2.解釋碳洩漏發生的原因及其與氣候政策的關聯 3.分析碳洩漏可能造成的影響與挑戰 4.以CBAM為例說明防止碳洩漏的機制 因材網(資科司) V
自然碳匯 1. 根據碳循環的概念,定義自然碳匯並說明其主要類別。 2. 比較自然碳匯與人工碳匯(CCUS)在運作方式與特性上的差異。 4. 說明自然碳匯經過減碳效益驗證後,可轉化為碳權進行交易買賣。 5. 現行估算減碳額度的方法依據 https://carbonoffset.moenv.gov.tw/Content/method/ReductMethod/AR-TMS0001%E9%80%A0%E6%9E%97%E8%88%87%E6%A4%8D%E6%9E%97%E7%A2%B3%E5%8C%AF%E5%B0%88%E6%A1%88%E6%B4%BB%E5%8B%95.pdf 因材網(資科司) V
CCUS(碳捕捉、利用、封存) 1. 說明 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的定義。 2. 說明 CCUS 的三個步驟及其運作流程: (1)碳捕捉(Capture):從工廠、發電廠或其他大型排放源中分離出二氧化碳。常用技術包括使用化學吸收劑(如胺類化合物)吸附二氧化碳,或採用直接空氣捕捉技術(Direct Air Capture, DAC)。 (2)碳利用(Utilization):將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應用於製造有價值的產品,例如化學品(如碳酸鹽)、燃料(如合成燃料)或建材(如混凝土)。此過程不僅減少碳排放,還能創造經濟價值。 (3)碳封存(Storage):將二氧化碳壓縮後注入地下深層地質結構(如鹽層或枯竭的油氣田)進行長期儲存,以確保其不再釋放至大氣中。 3. 說明 CCUS 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減緩策略,其與碳中和目標及促進能源轉型之間的關係。 4. 舉例說明 CCUS 在能源、化學及水泥產業中的應用。 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再利用技術的產業應用現況https://reurl.cc/yRnRV6 2050淨零轉型關鍵戰略「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社會溝通會議https://reurl.cc/dQVQZq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管理相關的國際標準 (含上下部) 1、 說明碳管理國際標準設立的原因。 2、 理解環境科學與管理領域的專業術語,例如:「溫室氣體源」、「溫室氣體匯」、「排放係數」、「二氧化碳當量 (CO2e)」、「全球暖化潛勢 (GWP)」、「溫室氣體排放 (GHG emission)」、「溫室氣體移除 (GHG removal)」、直接溫室氣體排放、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等。 3、 掌握碳管理的系統方法,包括邊界設定、數據收集、量化計算與報告等。 4、 說明碳管理國際標準的目的,包括透過國際合作與標準化方法進行溝通與比較,協助組織及國家了解碳足跡並制定減排策略。 5、 說明台灣 CNS 14064-1 與 CNS 14064-2 的操作重點: (1)CNS 14064-1:聚焦組織層級的全面溫室氣體盤查與管理,包括適用範圍與基本概念、盤查原則與邊界設定、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的量化、基準年與減緩活動、品質管理、報告與查證。 (2)CNS 14064-2:專注於特定減緩專案的績效評估,包括確定專案排放量基準線 (Baseline)、建立監測計畫 (Monitoring)、量化專案績效並進行報告。 應該涵蓋14067, 14068 因材網(資科司) V
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 1. 認識氣候變遷如何影響不同地區與社會群體的不平等現象 2. 探討氣候變遷與社會公平、經濟發展、人權之間的關聯。 3. 了解氣候正義的核心價值與內涵 4. 認識氣候正義的案例與相對應的環境行動與政策,如台灣的氣候難民、極端氣候導致的貧困加劇等。 資料來源: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23).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 (IPCC AR6 SYR SPM). IPCC. https://www.ipcc.ch/report/ar6/syr/ 因材網(資科司) V
低碳經濟(POST-CARBON ECONOMIES) 1.認識與解釋低碳經濟的基本概念 2.理解轉型至低碳經濟的必要性與挑戰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盤查簡介 1. 認識碳盤查的基本概念與意義。 2. 了解碳盤查的重要性(企業為何要進行碳盤查)。 3. 了解碳盤查的標準與方法。(盤查區分為組織與產品兩大類) 4. 認識碳盤查的三大範疇,我國應進行盤查的行業別、期程 資料來源: https://ghg.tgpf.org.tw/CVKnowledge/?p=1 https://service.cca.gov.tw/File/Get/cca/zh-tw/5jk92z94ny1XRYK https://globalclimateinitiatives.com/en/e-brochures-knowledge/greenhouse-gas-inventory/ 因材網(資科司) V
排放源鑑別:範疇 1、2、3 1. 認識碳盤查三大範疇的概念(為什麼要區分三個範疇?) 2. 區別三大範疇的定義及常見排放源。 3. 排放源的鑑別與估算 資料來源: https://service.cca.gov.tw/File/Get/cca/zh-tw/jOcI8bQFGSbDXdc https://www.carbonneutral.com/news/scope-1-2-3-emissions-explained 因材網(資科司) V
減碳行動 1. 分析減碳行動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緩解氣候變遷加劇方面的影響,包括減緩全球氣溫上升、降低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及改善公共健康等多方面效益。 2. 舉例說明減碳行動的具體措施,涵蓋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及個人層面的實踐。 3. 理解減碳行動的四大關鍵要素:「碳盤查」、「技術創新」、「管理優化」與「政策與市場機制」。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企業和社會向低碳經濟轉型。 4. 說明碳盤查的定義與步驟: (1)定義:碳盤查是對組織或產品在其生命週期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進行全面評估的過程。 (2)步驟:包括資料收集、計算、報告與驗證,旨在量化碳排放並識別減排的關鍵熱點。 5. 理解「技術創新」對減碳的作用:透過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企業可以提高能源效率並降低碳排放,具體技術包括可再生能源技術、碳捕集與封存技術(CCS)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 6. 理解「管理優化」對減碳的貢獻:透過改進企業內部流程來提高效率並減少碳排放,範疇包括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和碳排放監測等。 7. 說明「政策與市場機制」作為減碳行動的外部驅動力:這些機制可激勵企業採取行動並促進社會走向永續發展,具體包括碳稅與碳交易、補助與激勵措施以及國際合作等方式。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https://reurl.cc/RY6YMn 因材網(資科司) V
負排放技術(Negative Emission Technologies) 1.了解負排放技術的定義 2.了解負排放技術的類型與方法 (移除的標的,分為排放源與大氣。移除的方式,分為自然與技術) 因材網(資科司) V
IPCC A-S-I 行為類別 1.了解IPCC A-S-I行為類別的定義 2.辨別A-S-I三個行為類型的實施方法 3.說明個人行為與碳排放的關聯 4.提出低碳行為模式 因材網(資科司) V
NbS(自然為本解方) 1.認識自然為本解方的概念與基本原則 2.認識自然為本解方的應用層面 3.探討自然為本解方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4.省思自然為本解方的當前挑戰 因材網(資科司) V
碳中和與淨零排放 1.認識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基本概念 2.比較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區別 3.理解阻止全球暖化需要達成淨零排放的必要性 4.提出達成碳中和與淨零排放所需採取的行動與策略 因材網(資科司) V
1.線性經濟的問題 1. 認識線性經濟模式。 2. 了解線性經濟造成的環境與社會問題。 3. 了解線性經濟造成的資源消耗。 因材網(資科司) V
2.循環經濟系統 1. 知道回收經濟及循環經濟概念的產生與兩者內涵差異 2. 了解循環經濟的兩大循環策略,即生物循環與工業循環。 3. 了解達成循環經濟之三大原則,即高價值循環、產品服務化、系統性合作。 4. 明白循環經濟之預期效益,包含:推動經濟成長、創造就業機會、減緩氣候變遷、促進人體健康及生態多樣性等。 因材網(資科司) V
3.循環經濟的國際趨勢 1. 了解各國循環經濟發展之脈絡與實例。 2. 分析本國與外國循環經濟之特色。 3. 介紹塑膠在歐盟、日本等國家的政策趨勢,如:限塑、減塑、全面管制等。 因材網(資科司) V
4.綠色消費的生活模式 1. 了解國內外常見綠色標章。 2. 了解從日常生活中實踐友善環境的策略。 3. 實踐綠色採購及綠色消費的生活模式,以推動綠色經濟之實例。 因材網(資科司) V
1.環境成本 1. 瞭解環境成本的意義 2. 認識環境成本的評估與防治,如:環境評估費用和環境防治成本 3. 認識因損害環境而負擔的成本,如:環境內部失誤成本和環境外部失誤成本 因材網(資科司) V
2.汙染者付費 1. 瞭解汙染者付費原則 2. 認識我國環境汙染費的類別 3. 認識因應氣候變遷的碳費制度 因材網(資科司) V
3.產品綠色設計 1. 瞭解產品綠色設計的重要性 2. 認識綠色設計的4R準則 3. 認識生活中綠色設計的產品認證與標章 因材網(資科司) V
4.清潔生產 1. 認識清潔生產的意涵 2. 認識清潔生產的三個層面 3.瞭解清潔生產對提升企業競爭力、永續發展的助益。 因材網(資科司) V
1.能源安全 1.了解能源安全之意義、重要性、及在總體與地方區域上的差異 2.認識能源安全之重要議題與我國現況 (如我國化石燃料進口來源國家與地緣政治、國內能源結構變動、化石燃料安全存量、電力可靠度、能源關鍵基礎設施災防、資安維護等)、及參考指標 3.認識可提升能源安全之策略作法 因材網(資科司) V
2.全球能源公約與倡議 1.了解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之關係 2.認識能源領域中因應氣候變遷國際減緩與調適之作法 3.瞭解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之定義與國際目標 4.認識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於巴黎協定後歷次締約國大會(COP)針對能源提出之重大決議、倡議,如:RE100、「全球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宣誓」 因材網(資科司) V
3.主要國家能源政策與法規 1.認識日本與韓國能源重大政策與法案之發展概況 2.認識歐盟、德、英、美等地域特性、及其能源重大政策與法案之發展概況 3.認識國際上排放交易系統運作機制之概念 因材網(資科司) V
4.我國能源政策與法規 1.認識我國能源重要上位政策,如能源發展綱領 2.認識我國能源轉型與淨零轉型政策之推動歷程與重點內涵 3.認識我國歷年能源重大建設發展之概況與重要事件 4.認識我國能源相關重要法規與相關之規範,如能源管理法、電業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石油管理法、天然氣事業法 因材網(資科司) V
1.綠建築的定義和目標 1. 了解綠建築的定義、目的、重要性及標章。 2. 了解綠建築在節能、減碳、健康、舒適、生態的不同面向。 3. 了解綠建築如何應對氣候變遷、減少環境衝擊。 4.了解綠建築在國家推動減碳淨零目標下的重要性。 稍微說明建築能效標示。(不用提低碳建築標章) 因材網(資科司) V
2.臺灣的氣候特徵與綠建築設計及認證標章制度 1.了解台灣綠建築設計如何利用自然通風、遮陽設計、雨水回收等方式,來打造適合台灣氣候(例如:高溫潮濕、夏季多颱風)及不同海拔高度(因地制宜)的綠建築。 2.了解台灣的綠建築標章制度(EEWH),以及其評估指標和認證流程,並以案例說明取得綠建築標章的效益。 因材網(資科司) V
3.綠建材的種類和應用 了解不同種類的綠建材 (例如:雨水回收系統、透水鋪面、再生建材、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本土建材等),比較其特性、優點和應用案例。 因材網(資科司) V
4.綠建築的節能設計 了解綠建築常用的節能設計手法,例如:建築外殼節能、空調系統節能、照明系統節能、再生能源應用等,並以校園案例說明如何有效降低建築物的能源消耗。 可以說明校園案例,但不限於校園空間,如北投圖書館。 因材網(資科司) V
5.綠建築的生態設計 了解綠建築如何透過生態綠化、生物棲地營造、生態水池等方式,增加生物多樣性、調節微氣候、創造舒適宜人的環境。 因材網(資科司) V
與時俱進的品種改良 讓作物生長更能順應環境 天氣變熱我們就依據作物的特性研發耐熱的品種,暴雨造成淹水,專家們就研發出更能抗淹水的品種,不只是讓這些作物能正常開花結果,重點還要能更好吃,讓農民願意種消費者願意買這才達到我們品種改良的目標,到底我們的農業專家們是怎麼做的,快點開影片來了解!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IV
小小昆蟲黑水虻,成為循環經濟的新寵兒|廚餘去哪兒?黑水虻來幫忙 我們每天製造許多廚餘,你有想過最後廚餘究竟去哪裡了嗎?該如何處理這些有機廢棄物,有許多單位已經著手努力。就有環保團體開始推廣有「地表最強清道夫」之稱的昆蟲–黑水虻。用廚餘來餵食黑水虻,等黑水虻長大後,再拿來餵雞,雞生的蛋或是雞肉,就可以成為人類的食物,形成一個永續的循環。花蓮縣新城國小還在學校設立了黑水虻基地和黑水虻社團,由老師來指導養殖和研究黑水虻。一起看看孩子們如何學習善用黑水虻,把廚餘轉化為營養的植物肥料和動物飼料。 農業科技決策資訊平台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