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重新融入大自然並保護自然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人類對大自然的保護對於生態系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 前往
  • 識別和分類其社區和國家中不同種類的動物和植物。
  • 描述本土對動物和計劃的看法以及世界統一性。
  • 解釋森林等自然環境如何有益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 調查、評估並提出尊重和保護當地生態系統的有前景的做法。
  • 確定重要的“世界自然日”,如“蜜蜂日”、“海洋日”、“生物多樣性日”等。
  • 分享他們對於為什麼所有動物或植物都很重要的看法。
  • 識別並重視個人與本土動物和植物觀點的連結。
  • 表達對其他物種的欣賞和尊重。
  • 透過故事或說故事發現自然現象的美,並理解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
  • 表現出持續的好奇心和興趣,以了解更多關於自然和生物多樣性的知識。
  • 增加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例如透過在大自然中散步(如適用)。
  • 採取行動清理當地環境的垃圾。
  • 參加慶祝特定動物或自然景觀的當地活動。
9-12 歲 KEY IDEA:人類與周圍的自然和動物之間存在著強烈而具體的文化聯繫。 前往
  • 描述某些文化中存在的聖地、聖樹和聖動物。
  • 研究並展示當地文化如何崇敬自然的某些方面,以及這種崇敬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得以維持。
  • 了解當地文化或其他選擇的文化如何將動物視為與人類在精神上的聯繫。
  • 與社區的老年成員、當地居民和原住民進行跨代、跨文化對話,討論保護和慶祝神聖的自然遺址、樹木和動物的儀式。
  • 增加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例如透過在大自然中散步(如適用)。
9-12 歲 KEY IDEA:動物和植物相互交流。 前往
  • 分析動物物種語言和溝通的目的。
  • 比較動物的不同溝通方式,例如,鳥類和鯨魚擁有大量的歌曲來相互交流。
  • 解釋人類造成的噪音污染如何直接影響動物的溝通。
  • 將喜愛的動物的歌曲和溝通模式以各種形式融入藝術作品中。
  • 模仿動物的叫聲和溝通並感受與大自然的連結。
  • 透過與同學、朋友和家人分享有關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資訊和資源,與他人合作,幫助維持當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 透過養成減少個人噪音污染的習慣,例如降低電子設備的音量、在吵雜的環境中戴耳機或耳塞,保護生態系統免受人為噪音污染造成的干擾。
9-12 歲 KEY IDEA:瀕危物種可以從圈養族群中重新引入其自然棲息地。 前往
  • 描述保護民間組織和計畫如何將動物重新引入其自然生態系統,從而保護物種免於滅絕。
  • 了解在重新引入一個物種之前有時需要進行準備性棲息地工作(例如林地恢復)。
  • 與參與動物重新引入的不同利益相關者團結一致。
  • 在當地環境中開展重新引入計劃,同時避免非本地物種。
9-12 歲 KEY IDEA:為了評估地球生物多樣性的狀況,科學家收集數據。 前往
  • 使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制定的名單,根據植物和動物的滅絕狀況進行研究。
  • 圍繞著當地棲息地的瀕危物種創作自己的故事。
  • 積極採訪當地社區成員,了解他們對當地瀕危物種的了解。
  • 參加導遊帶領的自然漫步、實地考察或戶外旅行,學習如何觀察和記錄不同的植物和動物物種。
13-15歲 KEY IDEA:一些地方和原住民做法讓社區參與保護當地環境。 前往
  • 確定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地方和本土做法。
  • 感受到與當地原住民的聯繫,並反思與他們自己的做法和觀點的相似之處。
  • 採用一些源自於地方和本土知識的良性做法。
13-15歲 KEY IDEA:動物的智力存在很大差異,智力被定義為滿足基本需求的技能。 前往
  • 解釋並對比動物如何透過使用工具等行為表現出智力來滿足其需求。
  • 描述某些昆蟲物種(蜜蜂、黃蜂、螞蟻)和哺乳動物(土撥鼠、鼴鼠)如何「社會化」並表現出協作,例如透過群體內部分工、互相幫助。
  • 欣賞某些動物和昆蟲的聰明才智和合作精神,並體現人類的類似品質。
  • 採取措施照顧當地社區的社會昆蟲(例如蜂群)的福祉。
13-15歲 KEY IDEA:我們觀察和感知周圍生物多樣性的方式是參與環保行為的關鍵。 前往
  • 分析為什麼在物質和文化上與自然聯繫不緊密的社會較少參與自然保護的原因。
  • 解釋為什麼現代社會中有影響力的人和其他鼓舞人心的人物可能並不總是促進去增長和增加與自然環境的接觸。
  • 認同並受到倡導與自然聯繫並表現出親環境行為的人士的啟發。
  • 採取行動促進與自然的接觸和減速發展,透過在當地公園組織自然漫步,參與學校園藝項目,以及在家學習永續的生活方式。
13-15歲 KEY IDEA:有一些受保護的自然場所旨在減少人類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壓力。 前往
  • 根據野生動物和人類接觸的程度,在其國家(或所選國家)內劃分不同類別的自然保護區。
  • 解釋保護區(如野生動物走廊)之間的關聯為何重要。
  • 分析並直觀地呈現保護區的緩衝區和生態過渡區的結構。
  • 支持保護自然場所的原則。
  • 倡導在地方/國家/全球層面保護自然景觀。
13-15歲 KEY IDEA:現代社會與自然的距離越來越遠。 前往
  • 描述城市化、機械化以及人類對便利性和舒適性的偏好如何增加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距離。
  • 解釋並反思他們或其他人有時為何將自然視為危險。
  • 在當地環境允許的情況下,花時間接觸大自然。
13-15歲 KEY IDEA:養殖動物可能會受到精神創傷並且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 前往
  • 描述工業化養殖如何經常導致豬、牛和雞等動物的生活條件惡劣。
  • 比較工業化農業和自由放養/小規模農牧業。
  • 培養對飼養動物的同情心。
  • 展示負責任的飲食選擇。
  • 提倡改善飼養動物的生存條件。
16-18歲 KEY IDEA:可以透過國際政策、地方民間社會組織和政界人士或其他團體採取行動來保護自然。 前往
  • 比較不同時期生物多樣性的締約方會議的結果。
  • 描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自然遺產倡議如何幫助保護自然資源。
  • 探索並展示民間組織、政治家和其他人士如何影響地方和國家層面保護自然的決策。
  • 描述在許多國家,由於大公司或政府的經濟利益,包括原住民在內的捍衛土地的活動人士如何受到威脅。
  • 討論許多國家將氣候相關抗議活動定為犯罪。
  • 參觀(虛擬或親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遺產並受到啟發。
  • 感謝生態活動家為保護自然所做的犧牲。
  • 透過減少夜間噪音、化學物質或燈光來減少人類對動物溝通的負面影響。
  • 參加抗議遊行等非暴力方式推動保護自然的行動。
  • 促進環保活動人士的安全,例如透過使用社群媒體宣傳他們的和平努力。
  • 增加與大自然的直接接觸,例如透過在大自然中散步(如適用)。
16-18歲 KEY IDEA:影響政治決策的策略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 前往
  • 解釋保育生物學如何指導自然保育計畫的實施。
  • 提供論點說明為什麼自然保育計畫需要監測工作來分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結果。
  • 分析和評估一系列用於影響保護自然決策的政治策略。
  • 認識到科學和保育生物學對於保護自然的重要性。
  • 反思他們在促進生物多樣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他們的技能來影響政治行動。
  • 在當地和國際層級合作,減少偷獵和入侵物種。
  • 支持自然保育計畫的製定和實施。
  • 與其他人合作制定和實施策略,影響決策者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