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負責任消費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有些東西是人們生存所必需的,有些東西是人們想要的,但生存並不需要。 前往
  • 區分需要和想要。
  • 根據需求和慾望的概念來分析他們的財產。
  • 解釋什麼是過度消費及其表現方式。
  • 表達他們最依戀哪些物質財產以及原因。
  • 反思世界各地物質財富所具有的意義。
  • 作為消費者,他們對個人習慣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影響感到有責任。
  • 養成負責任消費的習慣,只要求自己需要的東西並且少消費。
  • 與他人建立共同目標,以盡量減少物質財富。
  • 在日常生活中做出避免過度消費的決定。
  • 提高他人節約資源、減少浪費和注意消費習慣的意識。
9-12 歲 KEY IDEA:負責任的消費旨在“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好的事情”,並透過減少資源的使用來維持一定的幸福水平。 前往
  • 定義並說明什麼是負責任的消費。
  • 根據負責任消費的理念檢視他們的購買和購物習慣。
  • 闡明並舉例說明個人消費選擇如何影響氣候並耗盡地球的生命維持系統。
  • 承認負責任的消費是身體健康和降低生活成本的保證。
  • 同情那些生活受到世界各地其他人的消費習慣影響的社區。 (參見關鍵概念 4 氣候正義、主題 4.1 當代表現形式與主題 4.3 歷史、經濟與政治過程)。
  • 認識為了生態平衡和保護而負責任地消費的必要性。
  • 將最合適的原則應用於他們的購買行為(例如避免使用一次性物品,購買壽命長、包裝最少、濃縮和散裝的產品)。
  • 提高其他人的意識,以便做出符合生態敏感性的明智和負責任的消費者決定。
  • 在他們的多個社區和網絡(例如家庭、學校、地方、國家、全球等)中大聲疾呼反消費主義傾向。
13-15歲 KEY IDEA:有許多管道可以促進負責任的消費(例如標籤、活動、媒體、社交網路或教育計劃)。 前往
  • 辨識並比較促進負責任消費的不同影響管道。
  • 分析和反思自己與各種溝通管道的參與,考慮哪些管道可以用來促進負責任的消費。
  • 認識到不同管道在促進負責任消費方面發揮的作用。
  • 自我質疑動機,以在其多個網絡中促進負責任的消費。
  • 利用不同管道推動負責任消費。
  • 鼓勵其他人在日常實踐中負責任地消費。
  • 參與傳播永續消費。
13-15歲 KEY IDEA:計劃報廢(設計快速損壞並在短時間內過時或無用的產品)增加了自然資源的壓力並鼓勵持續的資源開採。 前往
  • 解釋什麼是計劃報廢以及它是如何產生的。
  • 研究計劃報廢案例並制定永續的替代方案。
  • 批判性地反思計劃報廢及其對環境惡化的貢獻。
  • 自我監控實踐以避免和防止計劃報廢。
  • 採取措施重新平衡他們使用、購買和重複使用產品的習慣。
  • 在多個社區和網路(如家庭、學校、地方、國家、全球等)中採取主動行動,打擊計畫報廢。
16-18歲 KEY IDEA:不永續的消費模式是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這三重全球危機的根本原因。 前往
  • 研究並解釋全球消費模式的變化以及導致全球危機的相關外部危害。
  • 根據自然、其他人、文化和國家以及子孫後代的需求,批判地反思自己的個人消費行為。
  • 積極改變他們的消費習慣以便更好地滿足地球的需求。
  • 建立夥伴關係,透過負責任的消費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污染。
16-18歲 KEY IDEA: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因素有很多種:(1)心理因素(動機、知覺、信念和態度); (2)個人因素(年齡、職業、經濟狀況、生活方式、性格、自我概念); (3)社會(參考群體,家庭,角色和地位)。 前往
  • 分析和描述不同的消費者行為模式及其影響的潛在因素。
  • 反思並繪製影響自身消費行為的因素。
  • 批判性地反思那些違反負責任消費的社會和文化規範。
  • 確定並實施創新方法來挑戰促進過度消費或不永續消費行為的心理和個人取向。
16-18歲 KEY IDEA:有必要透過在農場、工業、建築和製造業中設計高效的「綠色」管理系統來促進自然資源(如水、土地、空氣、礦場等)的永續利用。 前往
  • 評估不同職業領域不永續實踐的根本原因。
  • 研究並比較當地/全國不同部門減少環境影響的機會(請參閱關鍵概念 2 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主題 2.4 馴化和農業)。
  • 認識到實現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必要性。
  • 重視在農場、工業、建築或製造業中設計高效的「綠色」管理系統。
  • 為地方/國家不同領域可靠且永續地利用自然資源製定願景和計劃。
  • 展現領導能力和倡議能力,為社區資源的綠色管理帶來正面的改變。
  • 運用系統層級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引入綠色職業和工作場所的綠化。
16-18歲 KEY IDEA:消費者對負責任消費的態度與實際行為之間可能存在差距 前往
  • 區分與負責任消費相關的態度/信念和行動/行為。
  • 具體說明並說明態度和行為在促進永續文化中的作用。
  • 展現與永續發展文化一致的信念、態度和價值觀。
  • 與採取負責任消費行為的人們密切互動以獲得啟發。
  • 透過個人行動、選擇和行為實際實現永續發展文化。
  • 提高其他人對負責任消費價值觀與實際做法之間的差距以及解決這一差距的必要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