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社會決定因素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我們的身份以及我們所處的環境可以決定我們對氣候變遷和/或環境破壞的貢獻程度。 前往
  • 解釋我們的某些方面如何影響我們的處境,以及這些處境如何導致我們從事對環境造成更大破壞的活動或使氣候變遷更加嚴重的活動。
  • 重視不傷害他人或環境的行為和舉止。
  • 對所有人表現出同情心,即使他們從事的活動或行為可能會損害環境。
  • 欣賞是什麼成就了我們自己,同時好奇或批判我們為什麼會對他人和環境做出某些事情,特別是當我們無意造成傷害時。
  • 向家人和朋友清楚地解釋為什麼有人可能會做出破壞地球的行為,即使他們不是有意的。
  • 與其他人合作,集思廣益,尋找可以取代那些對環境有害的行為的替代行動和行為,同時改善這些人的情況。
5-8 歲 KEY IDEA:與具有不同特徵和環境的人相比,我們的身分和所處的環境可能會帶來更多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 前往
  • 解釋身分認同(種族、性別、殘疾、居住地、移民身分、社會經濟地位等)如何影響人們體驗熱浪、海平面上升、洪水、乾旱和極端風暴等天氣事件。
  • 說明我們如何可能與擁有與我們相似身份的人分享氣候變遷的經歷,以及與不擁有與我們相同身份的人擁有不同的氣候變遷經歷。
  • 討論其他人如何根據構成我們的不同因素而區別對待我們,這可能不公平或不正確,並且可能在氣候變遷方面將我們置於危險之中。
  • 感恩這個星球上的每個人、每個生物都應該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幸福、健康地生活。
  • 表達不同的人體驗氣候變遷的方式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公平,特別是對於那些在氣候變遷面前難以保持安全或快樂健康的人。
  • 站出來支持和捍衛那些遭受氣候變遷負面影響並且因其身份而沒有受到公平對待的人們。
  • 向家人和朋友解釋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在氣候變遷方面也可能有更多不公平的經驗。
9-12 歲 KEY IDEA:某些群體、社區、公司和/或國家的濫用權力導致邊緣群體感受到氣候變遷的不平等影響。 前往
  • 解釋氣候正義背景下的權力是做出決策、採取行動或影響他人的能力,這些能力會影響誰有權獲取資訊、資源和機會,從而決定人們對氣候變遷的體驗(無論是好是壞)。
  • 檢視並闡明群體之間的權力不平等是如何不公平的,特別是如果它被用來造福那些擁有更多權力的人的利益而不是集體福祉或地球的健康。
  • 重視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社區在氣候決策過程和規劃中的參與和介入。
  • 重視以公正和道德的方式運用權力的行為,幫助他人滿足其基本需求,尊重其人權,並在氣候變遷面前維護其福祉和尊嚴。
  • 批評為謀取私利而濫用權力的行為,並以懷疑的態度看待那些掌握權力、做出不透明或沒有責任感的氣候相關決定的人。
  • 要求那些對導致氣候變遷的活動負有最大責任的人以及那些明知故犯繼續從事這些活動的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對造成這種危害(包括傳播錯誤訊息)的行為進行法律制裁。
9-12 歲 KEY IDEA:權力和私利是氣候不公正的核心,阻礙了對他人的公平對待,特別是那些最需要或最有可能遭受氣候變遷負面影響的群體,包括女孩/婦女、殘疾兒童、難民/移民/流離失所者、原住民社區、非正規工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人民等弱勢群體。 前往
  • 借鑒地方和國家實例,分析自身利益如何推動氣候決策和損害邊緣化人群的行動。
  • 收集證據來證明我們有能力糾正這一點。
  • 不再容忍濫用權力和自私行為,因為這些行為會阻礙邊緣化群體獲取所需資源的能力,而這些資源是他們更好地應對和預防氣候災害所必需的。
  • 倡導決策者在地方/國家/全球層面公平對待那些最有可能遭受氣候變遷最嚴重影響的人。
  • 與其他人集思廣益並找出證據,證明哪些行動最有可能使那些最有可能遭受氣候變遷最嚴重影響的人們受益。
9-12 歲 KEY IDEA:氣候不公義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那些更有可能遭受氣候變遷負面影響的群體也更有可能遭受其他形式的不平等、歧視、排斥和壓迫。 前往
  • 識別和區分基於不同特徵(如種族、性別、種姓、階級/社會經濟地位、殘疾、移民身份等)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待遇模式,這些特徵可能使他們面臨更大的氣候危害風險。
  • 透過一個例子來描述如何對待具有某些特徵的人可以在比我們個人更大的範圍內影響他們的情況,以及其中一些情況如何使這些群體比其他群體更容易受到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
  • 批判性地反思女孩和婦女,特別是最脆弱的女孩和婦女,以及種族少數群體、女孩和婦女、殘疾兒童、難民、移民和流離失所者、土著社區、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等群體如何受到不公平對待,更容易遭受氣候變遷的一些最嚴重影響,並且可能比主導社會幸福的權力,即使他們擁有寶貴的權力,即使他們擁有寶貴、平等、健康和健康、為社會人權和健康的貢獻。
  • 用證據和例子向其他人解釋,具有共同特徵、經歷和環境的群體更容易面臨空氣品質差、水質差、食品品質差、土地貧瘠、危險的生活或工作條件等問題,這不是巧合或選擇,而是更大的模式和趨勢的結果。
13-15歲 KEY IDEA:當人們、社區和/或國家擁有權力並能影響他人時,他們可能會做出有利於自己和自身利益的決定、政策、機構和做法,而這往往會損害或傷害那些權力、資源和機會較少的人。 前往
  • 解釋不考慮邊緣群體的利益和需求的氣候決策如何在宏觀層面上形成系統地使那些擁有更多權力的人受益的結構。
  • 分析和比較誰從導致氣候變遷的行動以及減緩氣候和適應氣候的努力中受益更多或更少。
  • 透過能夠引導公民參與的方式來規範和表達對氣候不公義的感受。
  • 倡導以邊緣群體的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替代氣候行動和解決方案。
13-15歲 KEY IDEA:邊緣群體對氣候變遷負面影響的感受加劇並非巧合,而是反映社會偏見、歧視、排斥和壓迫結構的模式和趨勢。 前往
  • 評估並解釋在宏觀層面上,這種長期排斥如何形成系統性歧視那些對氣候變遷貢獻最小但卻遭受最嚴重影響的人的結構。
  • 評估並解釋這些歧視和排斥的結構如何導致這些群體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加劇,以及遭受負面影響的風險加劇。
  • 對結構性歧視和結構性脆弱性的不公正表示擔憂,同時對促進氣候正義的結構保持希望和樂觀。
  • 積極推動公平公正的解決方案,優先考慮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人群的需求,致力於解決氣候行動中的偏見、恐懼和優越感。
  • 要求自己和他人對促進平等、公平和正義的氣候行動負責。
16-18歲 KEY IDEA:企業和公司將成功的衡量標準集中在利潤和成長上,促進了採礦過程,從而加劇並延續了氣候不公正,尤其是在邊緣群體中,使他們面臨更大的氣候脆弱性和氣候風險。 前往
  • 確定可能對邊緣群體產生不成比例影響和/或加劇結構性動態(使他們面臨更大的氣候危害風險)的地方/國家/全球商業和工作場所實踐、政策和策略。
  • 欣賞具有底線的替代商業模式,這些模式可以促進性別平等、社會包容、本土知識、世代平等和環境永續性。 (請參閱關鍵概念 5 後碳經濟主題 5.2 循環經濟與日常生活。)
  • 採取並鼓勵其他人採取促進再生成長並優先考慮人、地球和利潤的行為和做法。 (請參閱關鍵概念 5 後碳經濟主題 5.2 循環經濟與日常生活與主題 5.5 我們在後碳經濟中的角色。)
16-18歲 KEY IDEA:我們如何對待彼此反映了我們如何對待環境,反之亦然。 前往
  • 透過舉例解釋,對因語言、性別認同、種族、宗教、文化、能力、出身、移民身份等而不同的人的優越感和/或恐懼,如何會導致以傷害或排斥這些群體的方式採取氣候行動、做出決定和使用權力。
  • 評估這些觀點如何延伸到對自然世界的優越感,從而導致主宰、開發和傷害我們賴以生存和繁榮的自然世界的行為。
  • 認識社會平等與地球福祉之間的相互關聯。
  • 教育朋友和家人,特別是比他們年輕的人,了解我們的福祉與生態系統和地球福祉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16-18歲 KEY IDEA:氣候不公和氣候脆弱性的社會決定因素因旨在使當權者受益的地方、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度和結構而得以延續和強化。 前往
  • 分析並闡明政策和實踐如何歧視邊緣化群體並加劇針對他們的氣候不公義。
  • 分析並確定地方、國家和國際範圍內的解決方案,透過政策機制解決這些系統性不公義問題。
  • 保持樂觀,相信集體行動的力量能催化系統變革,實現氣候正義。
  • 參與促進以實現氣候正義為中心的政策變革的公民活動。
16-18歲 KEY IDEA:氣候不公義是多種現存不平等現象同時存在的延伸。 前往
  • 描述個人和社區如何面臨多種形式的壓迫和歧視,這些壓迫和歧視相互交織並加劇了他們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
  • 列出該國最容易和最不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人群的交叉特徵,並解釋為什麼以及如何這是交叉性的一個例子。
  • 區分那些明知故犯地堅持危害他人和地球的行為的人群、社區、國家、公司等,以及那些從事危害地球的活動但沒有權力、選擇或機會採取替代行動的人群、社區、國家、公司等。
  • 對於那些沒有權力、選擇或機會從事替代永續行為的人表現出同情、憐憫和寬容,同時對那些故意選擇從事不永續行為或對其行為進行誤導的人表現出不寬容。
  • 激勵其他人要求那些故意造成氣候不公義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 鼓勵氣候決策者和有投票權的人採取積極行動,改變結構性不平等和系統性歧視。
16-18歲 KEY IDEA:雖然氣候變遷影響到每個人,但這些影響——尤其是損失和損害、流離失所、暴力等——對於那些遭受多重交叉形式的不平等、歧視和排斥的人來說是複合影響。 前往
  • 說明導致邊緣化群體感受到氣候變遷不平等影響的結構動態和社會制度。
  • 運用國家案例,追蹤導致邊緣化人群面臨更高環境和氣候危害的結構動態和社會體系。
  • 表達對那些遭受氣候不公正對待的人們的關心、對延續氣候不公正的行為的抵制以及對參與這些行為的人的同情。
  • 將他們對氣候不公正結構動態的擔憂轉化為媒介和平台,以激勵其他人採取集體和協作行動來改變這些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