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溫室氣體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陽光加熱地球表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有助於阻止熱量輻射到太空。 前往
  • 提供太陽輻射熱量的證據(例如對手、石頭的影響)。
  • 解釋一下空氣中的某些氣體(例如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起到溫室或毯子的作用,使空氣保持溫暖。
  • 描述不同季節和一天中不同時間的氣溫,以及他們喜歡/不舒服的氣溫。
  • 如果人類活動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數量,就會產生過度暖化的影響。
  • 參與激發人們對太陽溫暖的好奇的活動。
  • 擔心人類排放溫室氣體而導致的全球暖化可能會對人類和動物造成問題,例如熱浪、北極熊棲息地的冰融化。
  • 提高家庭成員對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的認識,這些排放正在造成全球暖化和相關問題。
  • 講述有關太陽和它的溫暖的故事。
  • 玩「追隨太陽」之類的戶外遊戲,讓孩子們跟隨太陽光線的方向。
9-12 歲 KEY IDEA:來自自然來源的溫室氣體使地球保持足夠的溫度以維持生命。然而,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來源產生的額外二氧化碳會產生不良的全球暖化效應。 前往
  • 描述我們呼吸的空氣中的主要氣體,並解釋二氧化碳(例如呼氣)和大氣中的一些其他氣體透過防止熱量流失到太空中來保持空氣溫暖(約 15C 而不是 -18C)。
  • 設計溫室效應的簡單演示。
  • 解釋化石燃料(數百萬年來在地下形成)的概念,以及在汽車和其他車輛中燃燒它們進行取暖等會產生額外的二氧化碳,從而增加「溫室效應」。
  • 解釋二氧化碳是由燃燒木材產生的,需要保護和擴大森林來幫助重新吸收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
  • 對人類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對人類和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表示擔憂,包括對那些受到洪水、海平面上升、乾旱等影響的人們表示同情。
  • 透過體會當地居民或年輕的護林員保護其所在地區或國家森林的動機來體會森林的價值。
  • 提高家庭、學校和社區對溫室氣體以及當地使用的燃料等產生二氧化碳、加劇全球暖化的方式的認識。
  • 採取行動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例如步行代替使用機動交通工具)。
  • 參與社區園藝或植樹項目,了解陽光、植物和溫室氣體之間的關係。
13-15歲 KEY IDEA: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它們吸收從地球表面輻射的熱量,從而產生「溫室效應」。人類活動導致這些氣體增加,並產生了其他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氣體,從而導致了全球暖化。需要採取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透過森林和其他方式增加二氧化碳捕獲,以減緩全球暖化的速度。 前往
  • 展現對查爾斯·基林 (Charles Keeling) 有關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上升以及全球二氧化碳測量結果的理解。
  • 給出甲烷自然產生地點的其他例子以及它與從養牛到垃圾堆放等各種人類活動的關係。
  • 比較不同人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比較全球和/或本國減少排放的難度。
  • 認識到樹木、森林和紅樹林在去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方面的重要性,同時了解它們對人類的各種益處及其作為棲息地的作用。
  • 反思他們自己對環境價值的承諾以及如何激勵他們和他們的家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透過與家人、整個學校活動以及所屬組織的互動,提高對溫室氣體、其來源和影響的認識。
  • 採取個人行動或倡導保護或擴大樹木覆蓋率/森林/紅樹林,和/或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例如在個人或商業運輸中。
  • 為當地環保組織做志願者,參與植樹、修復棲息地或減少廢物等活動。
16-18歲 KEY IDEA:IPCC 和許多政府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實現人為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其他術語包括零碳、低碳、碳中和或綠色經濟)。其他溫室氣體則使用『二氧化碳當量』的概念。 前往
  • 解釋「溫室效應」的基本原理,包括入射陽光如何加熱地球表面,以及低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如何捕捉離開地球表面的一些外向紅外線(熱)輻射。
  • 列舉不同溫室氣體及其來源(自然、人為)的例子,並解釋它們具有不同的吸收效果和在大氣中停留的時間。
  • 解釋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概念及其在 IPCC 預測的應用。
  • 定義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概念,並批判性地分析一些實現這一目標的建議方法。
  • 使用全球暖化潛力的概念來比較溫室氣體的影響。
  • 透過合作探索環境影響的項目來培養同理心和環境責任感,使他們能夠減少碳足跡並共同尋找解決方案(另請參閱關鍵概念 6 永續的生活方式)。
  • 使用支持氣候相關倡導和行動所需的溝通、談判和協作技能。
  • 透過家庭、學校、青年(或其他)組織或在網路上提高人們對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氣體的「溫室效應」的認識。
  • 在其教育機構、當地組織或企業中倡導與氣候相關的行動。
  • 在分享資訊之前,透過檢查來源、識別偏見以及透過可信賴的網站核實事實,批判地評估網路上的資訊。
  • 組織以氣候變遷和永續性為重點的青年高峰會或會議,為年輕人提供交流想法、分享最佳做法和合作解決問題的平台。
16-18歲 KEY IDEA:IPCC 工作小組報告顯示了影響未來氣候和天氣事件的因素,特別是預測的溫室氣體水平。鑑於所有當前預測都顯示全球暖化達到了不期望的水平,而反饋機制和其他過程可能導致低估,因此迫切需要採取補救措施。 前往
  • 解釋「溫室效應」以及自然產生和人為產生的溫室氣體對生活條件的影響,包括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風險。
  • 解釋不同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和全球暖化潛力的概念。
  • 分析應對氣候變遷的國際條約和相關機構(特別是《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巴黎協定》、締約方會議、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相互關聯作用,以及國家自主貢獻對實現商定目標的作用。
  • 確定並嚴格評估一些可以減少個人生活、工作場所和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和水準的補救措施。
  • 關注溫室氣體排放的道德層面,並著重保護環境、弱勢群體和子孫後代的責任。
  • 使用跨不同社會群體的溝通、協商和協作技能,以支持與氣候相關的倡議和行動。
  • 在個人和職業生活中為氣候變遷做出更好的選擇,例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選擇。
  • 在地方、國家和全球範圍內參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倡議、辯論和談判。
  • 與家人、朋友、地方和國家組織以及企業合作,探討減少溫室氣體淨排放和提高災害應變能力的具體方法。
  • 與當地社區、教育機構、市政當局和企業就排放量和減排問題進行行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