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永續飲食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營養不良和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兒童的身心生活產生影響。 前往
  • 意識到有些人沒有足夠的食物而其他人吃太多。
  • 解釋營養不良和不良飲食對兒童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
  • 對營養不良和飲食不良的兒童感同身受。
  • 在家裡、學校或其他環境中自我檢視飲食習慣。
  • 採用永續的飲食(如適用)。
  • 與同儕和家人建立共同的目標,吃健康食品。
5-8 歲 KEY IDEA:購買和食用當地食物是永續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式。 前往
  • 區分本地食物和非本地食物。
  • 解釋為什麼吃當地食物有助於保護環境。
  • 反思自己和其他人在當地購買和飲食的習慣。
  • 對為當地社區提供當地食物的當地農民/生產者表現出同情。
  • 做出明智的決定,食用當地食物。
  • 影響家人和朋友了解食用當地食物的重要性。
9-12 歲 KEY IDEA:永續飲食不僅對環境影響小,健康又經濟 前往
  • 解釋為什麼吃當地食物有助於促進人類健康和當地經濟。
  • 確定並說明遵循永續飲食(可獲得、安全、公平和文化適宜)的好處。
  • 鑑於永續飲食對健康、環境和當地經濟有許多好處,我們重視永續飲食。
  • 同情那些無法獲得可獲得、安全、公平和文化適宜的飲食而無法永續生活的人。
  • 將相關的永續性原則應用於他們的消費和飲食行為。
  • 鼓勵以環保的方式處理剩餘食物和包裝材料。
13-15歲 KEY IDEA:永續飲食涉及選擇不僅能為身體提供均衡飲食而且還有利於保護環境的食物。 前往
  • 解釋如何以促進健康以及產生積極環境和社會影響的方式種植或生產永續食品。
  • 描述個人的飲食習慣如何影響氣候並耗盡地球的維生系統。
  • 舉例說明個人、地方、國家和全球層面不永續飲食的主要驅動因素和根本原因。
  • 分析含有動物性產品的飲食對環境的影響。
  • 滿足地球對永續飲食的需求,實現生態平衡和保護。
  • 對那些生計受到不永續糧食生產影響的社區表示同情。
  • 自我監控飲食計劃、購物和日常烹飪的習慣。
  • 調整飲食習慣以促進永續的生活方式。
  • 鼓勵其他人參與日常永續飲食實踐。
16-18歲 KEY IDEA:對環境影響較小的飲食有助於保障當代和子孫後代的糧食和營養安全以及健康生活。 前往
  • 透過有意識的飲食行為定義糧食安全的概念及其四大支柱。
  • 在日常消費中體現食品安全的做法。
  • 展示飲食對代際行星影響的知識。
  • 培養對那些無法獲得健康、本地、有機、低影響和季節性飲食的人們的團結感。 (請參閱關鍵概念 4 氣候正義。)
  • 根據自然界、其他人、文化和國家以及子孫後代的需求反思自己的飲食行為。
  • 根據一套食品安全標準制定永續飲食計畫。
  • 參與現實世界的計畫並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和組織合作,以促進其社區內外的糧食安全。
  • 為當代和後代創造一種願景,即遵循對環境影響小、食品安全性高的飲食習慣。
16-18歲 KEY IDEA:永續飲食遵循可再生性、復原力、健康、公平、多樣性、包容性和互聯互通的原則。 前往
  • 概述並描述永續飲食的四個維度。
  • 借鑒他們自己的社區,提供永續飲食的四個維度的例子。
  • 定義指導永續飲食的原則。
  • 明確不同參與者在促進永續飲食方面的角色和職責。
  • 根據個人和集體的飲食習慣計算他們個人以及社區對二氧化碳排放的貢獻。
  • 批評不支持永續飲食的社會和文化規範。
  • 反思自己以及他人的永續飲食價值觀。
  • 在當地、國家、地區和全球範圍內同情缺乏永續食物的弱勢群體。 (請參閱關鍵概念 4 氣候正義。)
  • 認識到減少不永續飲食產生的碳排放的重要性。
  • 檢視個人和公共飲食對健康、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提出永續的替代方案。
  • 影響與永續飲食公共政策相關的決策過程。
  • 與利害關係人(學校校長、領導、輔導員、教師、同學、家長等)合作,在學校和社區內促進永續營養。
  • 提出透過個人和社區的飲食選擇來減少碳足跡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