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氣候變遷教育資源整合查詢系統

水循環

學習階段 認知的 社交和情感 行為
5-8 歲 KEY IDEA:水對人類、動物和植物都很重要。我們的生命依賴水。它以雨、雪、冰或冰雹的形式從雲層中降落,然後進入地下水/河流/海洋,回到空氣中形成雲 前往
  • 透過創作與水有關的故事,展現社會和情感層面,肯定他們的主動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關懷精神。
  • 確定栽培植物何時需要澆水並在適當的時候提供協助。
  • 透過改變日常習慣來節約用水,例如用完水龍頭後關閉、收集雨水、用飲用剩餘的水澆灌植物等
9-12 歲 KEY IDEA:淡水是人類生命的關鍵,其供應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不同地理區域的情況有所不同,例如沙漠地區和冰川消融的下游地區。 前往
  • 確定家庭、農業和工業供水充足或供水有問題的地理區域。
  • 有證據表明,氣溫升高正在融化極地的冰川,影響棲息地並導致海平面上升,同時一些沿海地區的飲用水鹽度也增加。
  • 收集/分析數據,顯示特定小島嶼國家和沿海地區將如何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尤其是在暴風雨期間。
  • 比較氣候變遷對兩個不同社區的淡水資源的影響,例如一個家庭依靠喜馬拉雅冰川融化獲取淡水,而一個家庭生活在一個小島國依靠地下水獲取淡水。
  • 對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事件導致淡水供應減少而受到影響的人類、動物和植物表示同情。
  • 舉例說明如何對受到冰川融化或海平面上升影響的人類和動物表示同情,並討論這些影響對他們自己應對氣候變遷的態度的影響。
  • 適當照顧周圍的水,例如保護和照顧當地的水箱/雨水收集裝置;避免浪費清水或用過的水;採取措施保持水源清潔並妥善處理廢水。
13-15歲 KEY IDEA:水循環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例如海洋蒸發量增加。天氣模式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導致更多的洪水和乾旱。太平洋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的天氣模式。 前往
  • 解釋蒸發、凝結、昇華、降水、蒸騰、徑流和滲透的自然水循環,以及由於全球暖化而導致的變化,例如風暴、洪水和乾旱的增加。
  • 測量降雨量並安全觀察家鄉河流、水井等的水位,並保存記錄。
  • 探索並繪製當地集水區及其與其他區域的邊界和相互作用。
  • 簡單描述海洋(溫鹽)環流、其對區域氣候的影響及其對氣候變遷的脆弱性。
  • 列舉太平洋厄爾尼諾現像如何影響全球及其所在地區天氣的證據。
  • 關心受到全球暖化對水循環影響的人們,認識到風暴、洪水和乾旱增加的可能性,並理解受影響個人的情感損失。
  • 透過記錄情緒、角色扮演社區反應和練習適應策略,培養對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的情緒韌性。
  • 與當地社區和組織合作,提高人們對全球暖化對水循環影響的認識,並合作開展促進水資源保護、永續實踐和應對天氣相關挑戰的舉措,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
  • 展示採取和推廣有助於減輕全球暖化的行為的能力,例如減少「碳足跡」和倡導永續的做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水循環的不利影響。
16-18歲 KEY IDEA:人類引起的全球暖化和其他活動已經影響到水循環。對水源的爭奪和長期乾旱可能加劇衝突和受影響地區的移民。節水技術包括防止家庭、農業和工業過度用水以及避免污染。 前往
  • 確定水循環的主要過程以及由於全球暖化和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降雨模式、風暴和乾旱的變化。
  • 舉例說明乾旱對農業生計的影響以及洪水/海平面上升/鹽鹼化對受影響社區的影響。
  • 評估人類活動對水資源的影響,並比較海水淡化、增強儲存和水價政策等方案。
  • 展現對「水足跡」概念的理解,並區分含水量較高或較低的消費品。
  • 探討公平分享稀缺或有限水資源的必要性的倫理層面和社會正義意涵(請參閱關鍵概念 3 氣候正義),以及其與預防當地和國際衝突的相關性。
  • 對水資源短缺、洪水或水源污染對社區成員和同胞的影響表示擔憂。
  • 使用跨不同社會群體的溝通、協商和協作技能,以支持與氣候相關的倡議和行動。
  • 動員善意/採取行動來補救或減輕影響其社區/國家/地區的與水有關的問題的風險,同時考慮到最脆弱群體的需求和社會正義。 (請參閱關鍵概念 4 氣候正義。)
  • 參與保護水質和最大限度減少污染物影響的活動。
  • 展現青年在推動永續水資源管理實務的領導力。
  • 在地方、國家和全球範圍內參與倡議、辯論和談判,以解決供水、乾旱和洪水問題。
16-18歲 KEY IDEA:淡水是一種稀缺資源,依賴水循環。家庭供水通常需要進行處理以去除傳染性生物和來自農業/工業/廢物處理/鹽化的污染。目前已有透過海水淡化生產淡水的技術,但需要能源,通常來自化石燃料。 前往
  • 描述水循環;顯示水蒸氣是一種短壽命溫室氣體,透過降水從大氣中去除。
  • 描述全球暖化和厄爾尼諾現像如何影響水資源,包括乾旱和洪水、海平面上升/沿海風暴。
  • 舉例說明淡水來源以及人類對淡水可用性和純度的依賴。
  • 分析淡水供應面臨的威脅並提出可能的補救措施。
  • 評估氯化、沉澱、過濾、蒸發、海水淡化等潛在水淨化方法和儲水方法的相關性。
  • 列舉水污染的例子,並批判性地分析對受影響的生態系統和社區的影響、相關人員和組織消除污染的責任以及製定或執行水質立法的必要性。 (請參閱關鍵概念 2 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和 3 氣候正義。)
  • 舉出所選產品生命週期評估的例子,包括製造和處理這些產品所使用的能源和資源,並將其與碳和水足跡適當地連結。將其與本土/傳統的生活方式進行比較。
  • 對自己所在地區/國家獲得淡水和適當衛生設施的情況表示關心,並討論如何鼓勵人們公平地、同情地解決這些問題。 (請參閱關鍵概念 3:氣候正義。)
  • 在有機會時做出個人承諾,支持向弱勢和流離失所者公平提供水、食物、住所和藥品。 (請參閱關鍵概念 4:復原力建設。)
  • 倡導有助於節約用水的行為,包括負責任地使用水和減少浪費,旨在解決淡水短缺問題,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需求。 (請參閱關鍵概念 3:氣候正義。)
  • 在學校或與社區的青年或其他組織一起發起和領導節水運動。
  • 採用節能做法,並在相關情況下支持在海水淡化過程中使用再生能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淡水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 調整工作場所流程(如果適用)和個人/家庭生活方式以支持節水和淨化水源。